言罷,李逍施展昊天金闕彌羅真身,隨後低喝一聲
“神·百流歸一·絕空逐日劍!”
一柄燦金色的小劍隨著李逍的劍指而動,迎風暴漲,轉瞬間長達數百丈,隨後李逍劍指落下,那金色大劍也跟著劈砍在那根冰柱上。
冰柱表麵浮現出一道繁複的紋路,像是某種陣法,隻抵抗了一個呼吸,便整個碎裂開來。
隨著一道流光劃破天際飛往遠方,冰柱瞬間爆裂開來。露出其中封印著的血紅色的豬妖之肺。
那豬妖之肺一脫離封印,便立刻爆發出強大的妖氣,試圖掙脫束縛,但李逍豈會給它機會。
隻見他五指遙遙一握頓時,那豬妖之肺立時便被一隻金色的大手緊緊攥住。
丘長空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從未見過如此神奇的手段,即便是他們青雲劍宗的老祖青雲大帝在世時,也未曾展現過如此壯觀的景象。
同時他也在心中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明智的選擇了和李逍合作,否則若是真的和李逍為敵,恐怕整個青雲劍宗都要毀於一旦。
“大王手段通天,貧道佩服的五體投地。”丘長空恭維道。
李逍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什麼,他伸手一招,那被封印的豬妖之肺便化作一道流光,飛入他的掌心之中。
“好了,豬妖之肺朕已拿到,你且帶我去看一下你們那什麼老祖的起居錄。”李逍淡淡地道。
丘長空微微躬身,道
“大王請。”
說罷轉身正欲淩空而起,卻隻覺得肩頭一沉,隨後整個人已經立地而起,隨著一陣天旋地轉,幾個呼吸過去,他才感覺到踩在了實地上。
“這……這……”
丘長空駭然發現,此時他已經出現在了宗門大殿前。
“具體在哪,你頭前帶路。”
丘長空頭皮發麻,應了一聲“是,大王。”
丘長空強壓下心頭的震撼,領著李逍步入宗門大殿後方的三座大殿之一——傳功閣。
顧名思義,此為宗門傳功授道的場所,步入其內,四下燭光搖曳,古老的書架上擺滿了典籍,每一本都承載著青雲劍宗的曆史與智慧。
丘長空輕車熟路地來到一處隱蔽的書架前,隨後抽出其中一本不起眼的書,書架竟緩緩移開,露出一道幽深的密道。他回頭對李逍道“起居錄便藏於這密室之中,大王請隨我來。”
李逍點了點頭,邁入密道。密道內燈火通明,牆壁上雕刻著繁複的符文,散發著淡淡的靈光,似乎有著守護的作用。丘長空一邊前行,一邊介紹著這些符文的曆史與意義,李逍則默默聆聽,偶爾點頭。
不久,兩人來到一間密室前。丘長空推開門,隻見室內擺滿了各種古籍,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他走到一張案幾前,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古樸的典籍,封麵之上用金色絲線繡著“青雲起居錄”五個大字。
“大王,這便是老祖留下的起居錄了。”丘長空雙手奉上,神色恭敬。
李逍接過起居錄,輕輕翻開,隻見其中記載著青雲劍宗曆代老祖的言行舉止,以及各種秘聞軼事。他快速翻閱著,尋找著關於豬妖部位的線索。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李逍終於在一頁泛黃的紙張上找到了他想要的信息。他抬頭看向丘長空,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找到了!”
書中記載,豬妖之脾由烈陽大帝負責鎮守,盤龍大帝鎮守豬妖之胃,而豬妖之耳則在采花大帝手中。
“不對啊,丘宗主,為何這上麵沒有記載其他諸位大帝宗門的所在地呢?”
丘長空皺了皺眉,道“大王,這……在諸位大帝出世之前,其背後宗門,包括我們青雲劍宗,都隻是微不足道的尋常宗門,也就隻有三萬年前的朝廷輿圖上會全部涉獵到,但也早已遺失。
而在那場浩劫之後,十大帝凝聚天地桎梏後紛紛坐化,就拿我們青雲劍宗來說,在那之後便避世不出,等待大帝轉世歸來,而其他幾家估計也是一樣的,因此這三萬年來十大宗門便不再於人間露頭,自然相互之間也就沒有了聯係。”
李逍聞言眉頭皺成了一團。
沒有地圖,想要在九州大陸上找到這三個隱世宗門,無異於癡人說夢。
就拿這青雲劍宗來說,沒有老黃指路,他打死也想不到會在這種地方。
“行了,朕知道了,既如此,朕再想想彆的辦法,先告辭了。”
“貧道恭送大王。”
李逍擺了擺手,身形一閃,已是自地道口而出,僅僅呼吸之間,待到丘處機緊隨而出的時候,哪裡還找得見李逍的身影?
丘處機踱步至殿門口,凝視著李逍來時的方向。
許久,長歎一口氣,輕聲呢喃“也不知……是福是禍?”
……
離開無邊雪域後,李逍暫時也沒有什麼頭緒,索性先去了京城。
京師長安倒是安然無恙,但朝堂此時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就這麼幾天的時間,各地大小宗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得益於鐵柱等四妖的鎮壓,地方上沒有誰敢和朝廷作對。
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些新晉神通秘境強者紛紛開宗立派,靠著一手神通本領,吸引了大批百姓入門。
儘管他們的那些小神通在真正的妖族神通麵前是那麼的不值一提,但是用來拉攏底層的百姓卻是足夠了。
原本這也沒什麼,但架不住這群人的基數太大了。
雖然原本大景王朝的宗師並不算多,但是一府出一兩個,就能虹吸上千百姓。
如今被吸納如這類宗門的百姓已達三萬人,且多為青壯。
且這些人加入宗門後大多脫產,這就導致大量農田被棄置,不說荒廢,但是剩下的老弱病殘幼也不足以支撐起生產的重任,長此下去,田地荒蕪是遲早的事情。
這可就是個大麻煩了。
如今百姓都被蠱惑,如果直接用強,難免失了民心。
要知道,李唐王朝此時正處於上升期,剛剛建立不足一年,且恰逢大爭之世即將降臨,萬不可引起民心動蕩。
可生產又是個緊要問題,若是誤了農時,這一年的糧食產量必然要縮減。
奉天殿上群臣記得暈頭轉向,但誰也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注意。
事關大量百姓和生產的事,就沒有過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