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春風格外冷。
匈奴將士歸心似箭。
武朝將士如狼似虎。
立功之日,千載一時!
今日武朝軍隊沒有和敵軍保持距離,而是一路黏著,緊追不舍,終等到月黑風高,人人飽食之後,傾巢而出!
數以萬計的武朝步騎如潮水般洶湧來襲,迅速殺到北方右賢王軍陣前,終於展開了對右賢王的總攻。
梁蕭統領騎兵,兵分兩路,戰馬也暫時用布裹上蹄子,借著夜色潛行,趕去包抄敵軍。
秦牧統領步兵,率先開戰。
右賢王的軍隊連日缺水缺糧,隻能殺馬取食,進一步削弱了騎兵的整體戰鬥力,沉重打擊士氣。
連日的軍心渙散,讓匈奴軍隊更加無力麵對武朝軍隊的猛攻。
為了此戰,秦牧和秦勳儘展平生之才,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統領步兵的效率,隻用了不過三刻鐘,武朝軍隊就完成了追擊敵軍和休息,再發動最後的衝鋒。
南方傳來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震耳欲聾。
黑夜裡的匈奴軍隊像極了無頭蒼蠅,紛紛舉火觀察敵情,每個人都是提心吊膽。
憋足了幾年氣的武朝步弓手,悍然出擊,井然有序,重盾在前,重甲護翼,強弓勁弩一輪齊射。
右賢王也把重步兵安排在南營,持盾擋箭。
這一次他也帶足了用於攻城拔寨的步兵,原本也是指望配合江南暴動,南下奪取徐州全境,而今這些步兵隻能用於防備,不可謂不屈辱。
戰火重燃,勢不俱生!
破空之聲不絕於耳。
兩軍箭如飛蝗,火光映照之下,隱約可見天際繚亂的箭影,覆蓋匈奴前軍。
匈奴人看到箭雨鋪天蓋地,也不禁心驚膽戰,隻能硬著頭皮格擋,中箭無數。
匈奴的重甲兵數量過萬,原本隻要布置得當的話,是足夠防備武朝弓箭的。
但連日軍心渙散加上百夫長大量折損,右賢王的動員效率大不如前,隻能被動挨打。
正在中軍指揮的右賢王沉著冷靜,神情凝重。
“讓將士們撐住!援軍不日抵達!”
現在他也隻能被動防守,一時半會兒不可能發起主動進攻。
說是夜襲,實則武朝軍隊是堂堂正正發起夜戰而已。
月黑風高,進一步惡化了匈奴軍隊的士氣,其危害遠大於武朝軍隊因為黑夜所麵臨的不便。
匈奴騎兵也不敢摸黑亂跑,生怕遭到敵軍弓弩齊射,或者被梁蕭的騎兵擊潰,得不償失。
這就意味著,匈奴騎兵短時間內隻能被動防守兩翼,實際作用大打折扣。
秦牧按照梁蕭的戰略,並沒有立刻與敵軍短兵相接,而是先指揮強弓勁弩與敵軍對射,再緩慢逼近,吸引敵軍主力的注意力。
箭雨鋪天蓋地,連綿不絕,進一步打擊了匈奴將士的士氣,收割過千。
匈奴人的重甲步兵散亂地排列在南方,這些重步兵原本應該作為敢死隊,衝鋒陷陣,現在卻已經提不起為匈奴效死的勇氣。
即使是重甲兵,也免不了有人因為箭矢射入鎧甲縫隙,導致少量傷亡。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比後方的友軍更安全,恰恰相反,他們穿著重甲,行動堪比烏龜,因為頻繁跑動對體力消耗巨大。
一旦後軍崩潰,等待他們的便是俘虜和敗亡!
武朝軍隊後方,秦牧指揮若定,意氣風發。
他已年逾古稀,戎馬一生,從年輕時開始,就知道武朝麵對異族是何等憋屈。
百年之恥,和朝廷偏安一隅的懦弱思想,讓武朝軍民一直抬不起頭來,江北軍民更是日日夜夜提心吊膽。
今朝終於得以反攻,一雪前恥!
不過,越是激動人心的時刻,老將越明白自己應該沉著冷靜,不能被眼前的優勢衝昏頭腦,功虧一簣。
這可是自己的生涯高光,名垂青史的良機!
這一次全軍攜帶的箭矢很多,足夠支持軍隊連日作戰。
但是,比起箭矢,真正能夠破防的利器其實是……
呼呼!
空中飛來大量的石塊,轟擊匈奴軍陣,迅速擊碎盾牌和重甲,砸死數十名重甲兵,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
匈奴人的破防,也給了武朝弓弩手更多的輸出空間。
海量弩箭沒有了重甲重盾的阻擋,匈奴步卒的傷亡進一步擴大。
“右賢王!敵軍還有投石車發力,至少四十輛!!”
聽完飛馬急報,右賢王的臉色更難看了。
就算是重盾兵,也絕對擋不住投石。
秦牧帶來的投石車不少,石塊應該是不夠用,畢竟草原上難找石塊。
但投石車隻需要在一兩場激戰發揮作用足矣!
“且戰且退!出動前十大隊騎兵乾涉!”
右賢王意識到形勢極度不利於自己,不得不硬著頭皮指揮後撤。
前十大隊的騎兵,每個大隊千人,收到右賢王的軍令,土渾也不得不帶著這一萬騎從側翼殺出,乾擾武朝步弓。
就在此時,匈奴軍陣的西南方殺出一支武朝騎兵,萬馬奔騰,聲威大震!
“武君梁蕭來也!”
上萬騎兵齊聲呐喊,衝到匈奴軍隊西側,展開了第一輪襲擾。
“梁蕭出動了?”
原本還打算出擊的土渾神色大變,立即領兵退回軍陣,向右賢王彙報戰況。
“梁蕭親自統領江北騎兵,趁機包抄,正朝我軍西南方殺來!”
右賢王頓時明白了梁蕭的意圖,額頭冒汗,不得不撤回這支騎兵,同時下令“騎兵出動,重點防守西南!”
大半匈奴騎兵被調到西邊,防禦武朝騎兵。
雙方就在戰場上對射,壓住彼此陣腳。
匈奴騎兵得以喘息,暗暗慶幸。
幸好,己方步騎配合作戰,對梁蕭的騎兵也有足夠的威懾力,梁蕭似乎也不敢輕易接近。
“我還以為你梁蕭領兵真能以一當十,如今再看,不過如此!”
匈奴的將校們紛紛大笑,譏諷梁蕭的同時,也有心鼓舞全軍。
右賢王對此也深感欣慰,自己總算是教導有方。
此時此刻,凝聚人心尤為關鍵。
一旦人心散了,便是兵敗如山倒!
武朝的投石車拋投完畢,打開匈奴重重防禦的缺口,弓弩手趁機加快拋射輸出,迫使敵軍不得不繼續向北方緩慢後撤。
“我軍騎兵已經出動,正與敵軍周旋,特來通知車騎將軍!”
接連三次飛馬急報,讓秦牧終於下定決心,高舉令劍,怒聲下令。
“全軍聽令,即刻衝鋒,收複失地,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正當時也!”
一聲令下,武朝步弓再度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喊殺聲,直撲北方軍陣。
最近隻有跟著梁蕭的那一萬步兵得以殺敵立功,其他各部的步兵總是看著騎兵跟隨梁蕭殺敵立功,他們這些步兵早就憋不住了!
雙方終於開始了短兵相接,步兵首度交鋒,本該勢均力敵,如今卻是匈奴步兵節節敗退。
本就無心戀戰的匈奴軍隊,麵對養精蓄銳、如狼似虎的武朝步兵,不得不避其鋒芒。
“啟稟右賢王!我軍正承受敵軍的全麵進攻,損失未知,形勢極其不利!”
右賢王同樣心急如焚,隻能強自鎮定下達命令“步騎合戰,先逼退梁蕭那支騎兵,再去增援前軍,無論如何不可潰敗!眾將不必畏懼,西南方梁蕭統領的騎兵也不過如此!”
匈奴步騎眾將勉力合作,終於主動出擊,去西南方驅逐武朝騎兵,軍陣也因此有所鬆動。
那支武朝騎兵卻沒有任何撤退的意思,而是在戰場西邊不斷遊擊,尋找敵軍薄弱處,儼然準備發起致命一擊。
右賢王不得不向西增派人馬,以求加快驅逐,至少不能讓敵騎擾亂後軍。
短兵相接,戰況前所未有的激烈!
武朝軍隊步兵壓進,氣勢衝天。
匈奴人也生怕敗亡,死戰不退。
匈奴騎兵配合步兵,趕赴西邊驅逐武朝騎兵。
就在此時,匈奴軍陣的東南方又是一陣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一支騎兵直撲匈奴軍陣東方而來!
正是梁蕭統領七千白袍,人銜枚,馬勒口,迅速接近戰場之後,獠牙儘顯!
神戟形態的驚夜槍在火光照射下,銀光閃閃,鋒芒渴血!
匈奴人驚見斜刺裡殺出一支勁旅,也震驚失色。
東方的步騎過半被調到西方去了,現在又要麵臨武朝騎兵的衝擊……
“眾將士,今日隨我踏碎敵軍,收複失地!”
梁蕭一聲怒吼,身先士卒,迎麵將一名匈奴騎將斬於馬下。
“武君梁蕭在此,今日決一死戰!”
七千白袍齊聲呐喊,如一把利刃,迅速切入戰場,勢如破竹。
右賢王留在東側的近萬騎兵雖有陣形,但本就士氣低落,又遭到梁蕭如此猛襲,一個照麵便被梁蕭擊穿前軍,人仰馬翻!
梁蕭的七千白袍恰到好處,衝擊戰場,給敵軍帶來最致命的威脅,以摧枯拉朽之勢,頃刻擊潰了以騎戰著稱的匈奴騎兵,在戰場上大殺四方!
右賢王正在沉著指揮,驚聞東南方殺聲震天,突然軍陣散亂。
“右賢王!梁蕭親自統領騎兵從東南方殺來了!!”
東方飛馬急報,終於讓右賢王震驚失色!
“西邊上萬敵騎,居然隻是疑兵?!”
一刹那,右賢王就明白了梁蕭的意圖。
因為防禦調動,東邊的防備進一步削弱……
右賢王尚且失態,土渾等人更是驚恐莫名。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一萬多名身穿白袍的騎兵也會被梁蕭用作疑兵,故布疑陣,牽製他們的主力。
真正主攻的依然是七千白袍!
不等匈奴將帥們反應,梁蕭的部隊已經殺穿軍陣,直接擊潰這支七零八落的上萬匈奴騎兵,驅趕敗兵衝擊敵陣,作為己方對匈奴弓箭的屏障,一路猛撲右賢王中軍!
“右賢王,我軍東邊騎兵萬人被梁蕭迅速擊潰!!”
飛馬急報已經是在哭爹喊娘了。
沒有人能想到,昔日能對武朝耀武揚威的匈奴騎兵,上萬人麵對梁蕭卻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快讓將士通知,衝擊本陣者死!”
右賢王又驚又怒,焦急下令,這一套軍令卻根本約束不及。
黑夜混亂,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