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賢王被小舅子土渾的刀杆格擋了寶劍,驚魂未定,倍感屈辱,顫聲道“今日已知梁蕭之神威,重整旗鼓,來日再戰!”
眾將此刻皆已喪膽奪魄,一個個恨不得早日逃離戰場,當即掩護著右賢王迅速撤退。
今夜戰場,血流漂杵!
匈奴騎兵緊跟著右賢王,步兵則被右賢王留下來斷後。
連日勞累,人心渙散,步兵行動緩慢,如今儼然成了右賢王的累贅。
梁蕭的部隊就在戰場上四處衝殺,但敵軍本有十萬之眾,堪比汪洋大海。
後方匈奴步軍雖然因為得知前線戰敗而四散奔逃,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梁蕭對右賢王的追擊。
再者,戰場上還有大量的匈奴騎兵需要及時擊殺,梁蕭暫時也不好帶上所有的騎兵。
“武君,我可以帶一小隊騎兵協助我爺爺處理戰場,你放心增兵,追擊右賢王!”
秦勳與梁蕭會合之後,急切提議,目光始終不離遠方右賢王逃竄的騎兵。
兵貴在精,梁蕭因為自己初來乍到,並不完全熟悉北疆騎兵,才隻是緊急選用七千精銳,不多不少,因此許多北疆騎兵遺憾沒能隨他斬敵立功。
七千白袍又立了大功,其他將士也不甘落後,尤其是他身後這一萬多名騎兵。
梁蕭當機立斷,道“留下五千人,夠麼?”
秦勳毫不猶豫道“絕對夠了!”
梁蕭這才帶走秦勳的其餘九千騎兵,這九千騎兵就跟著七千白袍,一路掩殺。
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戰場上儘是腥風血雨,愁雲慘霧。
武朝步兵也在全麵圍剿匈奴潰兵。
秦牧憋了幾十年的怨氣,終於在今朝徹底爆發,勢要殺匈奴一個片甲不留。
右賢王被迫撤退,留下了部分帶不動的輜重……
“稟報車騎將軍,我軍截獲敵軍大量運送白銀的車輛!!”
傳令兵的急報,讓秦牧喜出望外,立即派一萬人封鎖戰場,親自監督查抄白銀,現場火光照耀如白晝。
“據俘虜的敵軍行軍主簿彙報,右賢王軍營裡大概還有一百萬白銀,另外八萬兩黃金應該是被右賢王的本部精銳騎兵一兩萬人帶走了,著實可惜!”
“據說,右賢王還大賞三軍,但因為最近組織撤退,暫時又把這部分賞銀記錄在案,集中運送,倒是給我軍創造便利,不擔心哄搶或者私藏!”
聽完自家行軍主簿興奮的彙報,秦牧就在馬背上開懷大笑。
“甚好!”
此戰他最擔心的,並不是不能殲滅敵軍,而是回去之後存銀不足以論功行賞。
右賢王這麼大的陣仗殺來北疆,帶這麼多的金銀隨時犒賞將士,也在情理之中。
一百萬兩銀子,也就十萬斤,一千石的重量而已。
但足夠犒賞三軍和撫恤英烈家屬!
更何況此戰他們應該能夠繳獲不少戰馬,價值怎麼也有個百八十萬兩銀子!
依武朝軍製,英烈家屬的常規撫恤金在銀子五十兩左右,損失過多的時候撫恤金甚至可能更少,畢竟國庫也頂不住過於巨大的消耗。
梁蕭的上百兩銀子撫恤金,隻是屬於特殊時期的非常手段,能極速穩定局勢,而且每次都是帶領將士們以寡敵眾。
平時英烈家屬能如數得到五十兩銀子,全家得到官方優待,子嗣以後可以承襲官職。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不被克扣,而是如數收款。
此役大獲全勝,收複失地,他有足夠的自信,武帝一定會龍顏大悅,讓朝廷加大撥款,犒賞三軍,進一步表明對北疆軍營的重視,這才是關鍵!
江北儼然成為武帝穩坐江山的重要倚仗,不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