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朝形成門閥以來,莫說武人和底層百姓,即使是寒門子弟,也幾乎被斷絕了平步青雲的渠道。而咱們武人世家的情況,梁蕭,你是清楚的,除非對門閥奴顏婢膝,否則咱們與寒門無異。”
梁蕭迎上秦牧殷切的目光,鄭重點頭。
即使是秦家,忠武侯府,雲家……這些將門世家的子弟也不可能像門閥那樣,父死子繼,隻有父輩戰死,按照武朝律法,子嗣才有可能承襲官爵。
文人集團把持國內官場的上升渠道,自身也在不斷壯大,直到能與皇權抗衡。
有好幾任武帝的生母就是出身世家,為了坐穩皇位,不得不向世家妥協。
比如當朝武帝,年輕時一度被架空二十幾年,買回沛郡乃至整個徐州之後,意外地重掌大權。
這也是武帝對這片地區心思複雜的原因,既舍不得,又守不住,沉沒成本還可能不斷增加,可是失守的後果又難以估量。
一支能守得住江北的軍隊,也可以有力支持隔江相望的江南京城,有利於穩固皇位。
秦牧看著梁蕭和秦勳,猶豫良久,才語重心長地道明自己的想法。
“你立下如此大功,自然會有更多的門閥政敵忌恨攻訐,因此目前你最好是儘可能抱緊天子大腿。”
“老夫已是垂暮之年,今朝能反攻匈奴,陪你殲敵十數萬,名垂青史,已然心滿意足。待老夫百年之後,梁蕭,秦家子孫便托付於你,望你能善待……”
梁蕭鄭重表態:“定當同舟共濟!”
老將軍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身後之名還是要在乎的,最好不要因為謀反而晚節不保。
等他百年之後,秦家跟著他梁蕭乾就是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老了以後都想做,或者都能做“司馬懿”。
慶幸的是,目前他選擇的是尊王攘夷戰略,也迅速贏得了秦牧的支持。
秦牧欣慰一笑,看著梁蕭,還是把兩個孫女的事暫時擱置。
此事還是交給秦勳去處理最好。
三人又討論了些未來合作之事,計議已定,秦牧這才放心召集眾將。
秦牧特地也讓梁蕭的幾名行軍主簿去清點戰場,以示公平,最後由他北疆軍營的行軍主簿集中彙報。
“此戰,我軍陣亡三千一百名將士,重傷兩千人,斬首四萬三千二百,俘虜三萬零二十人!繳獲活馬七千匹,死馬八千匹,步兵軍器六萬副,騎兵軍器一萬三千副!包括俘虜身上存銀,共計繳獲白銀一百零五萬兩!”
眾人聽完彙報,也不禁興奮。
以逸待勞的夜襲殲滅戰,算上重傷,打出一比十幾的戰損,已經是令人滿意的戰績,畢竟匈奴人也不是吃素的,北疆也不是人人都像七千白袍一樣威猛,七千白袍也是依靠梁蕭帶隊才能大殺四方。
換作以前,這種戰績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秦牧心情大好,道:“老夫年事已高,接下來的事交給梁蕭安排,秦勳輔助。”
這番表態,算是確定了未來梁蕭和秦勳在北疆軍營的主導地位,眾將也沒有異議。
是誰改變了北疆現狀,他們還是心知肚明的。
沒有梁蕭的話,如今的一切戰果都不過是癡人說夢,將士們連有沒有勇氣殺出北疆軍營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