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邊說著,一邊小心地捧著手中的那顆象棋,那棋子像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上麵寫著個“帥”字,曆經千年,那字卻像是沒有絲毫的磨損。
依照程曉萌所言,這棋可以確定屬於“袁天綱”,按照流程,應當送往天機院進行篩查。
她來到超研所已有半個多月,對這裡的諸多規章流程都已熟稔,唯有這一點讓她有些不解。
但凡涉及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物、或是超研所無法破獲來源的資料,都要作一份拷貝,送往那個名為天象觀測與機察院的單位。
之前在環衛局工作的時候,她隻模糊地聽說過這是個負責情報工作的院所,可實際工作起來她卻發現這單位在超凡體係中簡直無處不在,大事小事最後都要經過他們,絕對當得上一句“遇事不決就找天機院”。
“這特殊之處可太多了。”在她身邊的程曉萌低頭想了想,“我想想怎麼解釋...這樣,你知道易術吧?”
秦佳佳點點頭,這個名詞她此前還是在入門手冊上看到過的。
易術是一門非常特殊的修行法門,對修士的天賦和適配性要求極高,平均三千個修士中才能出一個。
這一法門不修靈力、單修神魂,因此易術修士的戰鬥力往往遠低於同境界的正常修士,一對一的情況下,甚至連比自己矮一個大境界的對手都很難敵過。
單聽這些描述,這似乎是一個純純的傻子法門,但其也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其一便是壽元,修行易術者的壽數大多遠超同境界修士,道行深厚者甚至能比同境的正常修士多出近一倍的壽命。
而其二,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易術本身的效用——
斷卜卦、觀吉凶、洞察未來、推演萬象。
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這都是會被人搶破頭的稀有技能。因而儘管易術修士沒什麼具體戰力,但卻總有無數人願意為其提供助力,以換取他們的效命。
也是因為這特殊的修煉法,從古至今,易術修士都是修仙界中最捉摸不定的存在,他們大多並不呆在固定的宗門修煉,而是分散於人間各個角落,有不少人甚至會扮作凡人身份進入朝廷,行術師之責,這也是史書中常見的“預言家”們的由來。
“而天機院,就是一個由易術修士組成的單位。”
秦佳佳被這個答案震得怔了怔。要知道易術修士的誕生幾乎相當於搖大樂透,這居然都能組出一個單位的規模,華國官方的資源整合能力果真是超乎想象。
雖說如此,她仍有一個疑問未解。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每次都得費勁巴拉地把東西送到他們所在的益州,而不直接讓那些易術修士過來呢?”
“天機院那幫人一個個傲氣的很,除非中央直接下達命令,否則一般人可號不動他們——這是原因之一。”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
程曉萌說著,突然話鋒一轉:“你不是一直在問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那‘袁天綱’麼?這段時間你看了不少唐朝資料,應該也看到了一些曆史上關於他的傳說吧?”
秦佳佳應了一聲。大唐王朝海納百川,有記載的能人異士數不勝數,在這其中,“袁天綱”的篇幅的確算得上一枝獨秀。
在史料記載中,此人生卒不詳,在隋朝大業年間突然出現於凡俗界益州區域,以相麵之術聞名,精準預言了多位重要人物的命運。由於神機妙算,民間有說法認為他乃是天罡智星下凡,於是亦有人稱其為袁天罡。
貞觀八年,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其名號,親自出麵將其請入宮中,請其觀眾官之麵相。
先是時任中書舍人的岑文本來相麵,袁天綱言其“若得三品,恐是損壽之征”。貞觀十八年,岑文本升官至中書令,位居三品,次年,其本人暴病而亡。
此後,侍禦史張行成、馬周前來尋其相麵。袁天綱再度給出預言,稱馬周“當富貴不可言...隻恐非壽者”,後馬周果真位至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年四十八歲卒;而張行成則被斷“得官雖晚,終居宰輔之地。”,而後果真於64歲高齡任尚書右仆射,官至宰相。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正史中足有千餘字,字字都標明著那人的料事如神。而在民間記載中,有關他的傳說更是多如繁星,其中最為出名的,當是他與同僚李淳風合著的《推背圖》。
在傳說中,《推背圖》乃是人間奇書,精準推算了大唐王朝百年國運,其中就包括一條震鑠古今的預言。
帝傳三世,武代李興。
但這一切也僅僅是停留在傳說之中而已。
畢竟在《推背圖》成書的同時,袁天綱本人亦然失蹤,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壽終正寢死去,還在長安之外為他專門修建了陵墓。
但除此以外,也有一種說法說他是從人間回到了仙界,在幕後默默守護大唐氣運,保王朝百年不衰。
而站在今天、站在超凡視角之下,這背後的答案已經沒有疑雲。
“這些傳說或許有些誇張的部分,但以超凡視角來看,袁天綱無疑是一個頂級的易術修士,其易術道行之深厚,哪怕放在修仙界中也屬罕見。”
程曉萌道:“也正因為他在這一方麵的強悍近妖,仙凡兩界皆稱他為‘一代妖人袁天綱’。直至現在,他依舊被視為千年來易術領域的巔峰之一,甚至稱他為古今第一人也不為過。”
“這的確是個傳奇人物。”秦佳佳點頭,“但我還是有點沒明白,這跟我們去天機院有什麼關係呢...”
話一出口,她就反應過來不對,一個大膽的猜想出現在腦中,讓她的後話梗住了。
而程曉萌接下來的話印證了她的猜想。
“因為,他現在就在益州、就在天機院。”
“在易術這個領域中,毫無疑問,他就是華國境內最強、戰略價值最高的修士,沒有之一。”
p.《舊唐書·方伎·袁天綱》:貞觀八年,太宗聞(袁天綱)其名,召至九成宮。
時中書舍人岑文本令視之。天綱曰:“舍人學堂成就,眉覆過目,文才振於海內,頭又生骨,猶未大成,若得三品,恐是損壽之征。“文本官至中書令,尋卒。
其年,侍禦史張行成、馬周同問天綱,天綱曰:“馬侍禦伏犀貫腦,兼有玉枕,又背如負物,當富貴不可言。近古已來,君臣道合,罕有如公者。公麵色赤,命門色暗,耳後骨不起,耳無根,隻恐非壽者。“周後位至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年四十八卒。
謂行成曰:“公五嶽四瀆成就,下亭豐滿,得官雖晚,終居宰輔之地。“行成後至尚書右仆射。天綱相人所中,皆此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