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打大碴子_重回80:從漁村趕海到縱橫大洋_思兔閱讀 

第105章打大碴子(2 / 2)

從母親每次提到楊友江時那不自覺上揚的嘴角,以及眼神中流露出的關切,林宇就明白了母親的心意。

他內心是支持的,父親走了,母親獨自拉扯他們長大,吃了太多的苦。如今若能遇到一個真心對她好的人,相伴度過餘生,林宇打心底裡感到高興。

林宇和王玉芬坐著馬車,一路顛簸,終於到了市裡。

城裡熱鬨非凡,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行人來來往往,各種叫賣聲交織在一起。

他們四處打聽,終於在一條略顯偏僻的小巷子裡,找到了一家打大碴子和苞米麵的地方。

那是一個不大的院子,院子的圍牆是用土坯砌成的,有些地方已經掉了泥塊,露出裡麵的土芯。院子門口掛著一塊有些破舊的木板,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bp;“打苞米加工”&bp;幾個字。

走進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台老舊的機器,機器上滿是油汙和灰塵,看得出已經使用了好些年頭。

機器旁邊,堆著幾袋等待加工的苞米,袋子破了好幾個洞,玉米粒從洞裡漏出來,灑在地上。

院子的角落裡,擺放著一些盛糧食的簸箕和籮筐,有些已經破損不堪。

此時,院子裡已經有不少人在等著打大碴子。

大概有七八個人,他們或蹲或站,臉上帶著樸實的神情。

有的人手裡拿著旱煙袋,吧嗒吧嗒地抽著,吐出的煙霧在空氣中緩緩飄散;有的人則聚在一起,小聲地談論著今年苞米的收成。

有個穿著藍色粗布衣服的大叔,褲腿上還沾著沒洗淨的泥巴,正坐在小板凳上,百無聊賴地看著院子裡的人來人往。還有一位大媽,懷裡抱著一個裹著花布的小孩,小孩正好奇地盯著那台機器,嘴裡咿咿呀呀地說著什麼。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著,時不時抬頭看看加工的進度。

在機器打大碴子出現之前,人們隻能依靠傳統手工方法來處理苞米。

每到秋收過後,家中的長輩們便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要挑選出顆粒飽滿、無蟲蛀的苞米。這些苞米會被倒入大缸中,添上清水浸泡。浸泡的時間頗有講究,短了,苞米太硬難以處理;長了,又容易導致苞米變質。通常要浸泡上三到五天,期間每日都要換水,以保證水質清潔,讓苞米在適宜的環境中&bp;“吸飽水分”。

浸泡完成後,便是舂搗的環節。

這需要用到一種特製的石臼和木杵。石臼通常是由整塊石頭鑿製而成,呈碗狀,底部較為厚實,放置在穩固的地麵上。木杵則是一根粗壯的木棒,長度適中,方便握持。

家中的青壯年男子往往承擔起舂搗的重任,他們高高舉起木杵,再用力砸向石臼中的苞米。每一次撞擊,都伴隨著&bp;“咚咚”&bp;的聲響,苞米在反複的舂搗下逐漸破碎。

但這過程並不輕鬆,不僅需要耗費大量體力,而且要持續不斷地舂搗,才能將苞米顆粒打得足夠細碎。

舂搗過後,得到的是一些大小不一的苞米碎粒和粉末的混合物。接下來,就得進行篩選。

人們會使用一種用竹篾或柳條編製而成的篩子,將舂搗後的苞米混合物置於篩子上。通過輕輕晃動篩子,細小的苞米麵會透過篩孔落下,而較大的苞米碎粒則留在篩子上,這些便是大碴子的雛形。

但此時的大碴子還不夠均勻,可能還夾雜著一些稍大的顆粒,於是還要再次進行篩選和挑揀,將不符合要求的顆粒挑出,重新舂搗。

這樣繁瑣的工序,往往需要一家人齊心協力,耗費數天時間才能完成一家人過冬所需的大碴子和苞米麵。

如果林宇沒有將這些浸泡好的苞米拉到市裡,估計也得在家用這種落後的方法,忙忙碌碌好幾天。

此時,王玉芬站在打大碴子的機器旁,看著那機器轟隆隆地運轉著,眼中滿是新奇與感慨。

她不禁感歎道:“現在可真是先進啊,你瞧瞧,這把苞米倒進去,沒一會兒大碴子就出來了,而且還顆粒均勻,大小都差不多呢。”

林宇聽了,頓時就笑了,說道:“媽,科技改變生活嘛。這東西不光打大碴子快,打苞米麵也是一會兒的功夫,效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兩人正說著,很快,前麵排隊的幾個人就打完了。

輪到林宇這裡,他手腳麻利,趕緊將車上的苞米搬下來,一袋袋用力扛到機器旁,對著操作機器的師傅說道:“師傅,浸泡好的這些打大碴子,這兩袋沒泡過的打麵。麻煩您給看著點。”

那師傅熟練地點點頭,示意林宇把苞米倒進料口。



最新小说: 深港夜吻 風來水榭 靈氣複蘇:幻境天命 全家流放,末世大佬在逃荒路上開掛了 成陽靈異事件 殷總馬甲千千萬,夫人撒嬌掉一半 骷髏先生有點強 我不叫鬥煥,打的邪神財閥直叫喚 全球古武 嬌軟小丫鬟蓄意勾引,帝王已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