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劉周最大的底氣還是國內日益增長的電影市場,現在就連好萊塢七大都越來越重視國內的市場,他不相信呂克貝鬆會不心動。
再加上嘉禾可是國內第一的電影公司,在海外也不是一點實力都沒有,雙方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
國內有不少優秀的科幻,有很多都比較適合改編成電影,嘉禾一家公司是拍不過來的,正好合拍片也可以將這些優秀的科幻更快地搬上大熒幕。
而且與海外電影公司合拍的話,也更有利於電影的傳播,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華夏科幻出海了。
這次歐羅巴影業隻是開始,如果合作地好的話,今後甚至可以和好萊塢七大合作。
像《三體》,這部在海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改編起來有些困難,要想拍好,投資也會非常大。
如果僅靠國內市場,是很難收回成本的,誰也無法肯定電影能夠拿下五六十億的票房。
劉周覺得,五十多億的票房應該就是國內電影的天花板了,之後很難再有提高。
要想收回成本,並且徹底發揮《三體》這部的影響力,海外票房也不容忽視,或許和海外電影公司合拍《三體》也是個其中一個選擇。
……
定下去找歐羅巴影業合作的決定之後,嘉禾國際的情況也差不多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嘉禾國際來年的規劃也很簡單,在亞洲的發行繼續維持就夠了,歐洲的擴張也不是很快就能有結果的。
明年除了和歐羅巴影業建立起合作外,意大利和英國兩地的辦事處能夠維護好和本土發行公司的合作就算成功了。
隨後,劉周也將目光看向新加入嘉禾集團不久的嘉禾製作總經理李偉。
在坐的眾人中,江雪柔和李偉算是資曆最淺的,也是唯二沒有擁有集團股份的高層。
所以他們加盟嘉禾,不僅欣喜於擁有了一個大平台,擁有了圈內更大的權勢,更在於對財富的渴望。
像嘉禾最早的這些高層,哪個不是身家一二十億?像總裁張昭都有四五十億的身家了。
張昭加盟嘉禾才多少年?不過五年多不到六年的時間,讓他不僅在影視圈名利雙收,就算是在整個華夏商界,他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稱其為打工皇帝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他已經是國內最成功的幾個職業經理人了。
今年央視財經評選的十大ceo,以他去年帶領嘉禾的成績,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正是這些財富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兩人工作也非常有熱情,也想獲得嘉禾集團的股份。
現在嘉禾集團已經走上正規了,再想拿到嘉禾的期權肯定沒有上市前那麼簡單。
但是對於這兩位高層來說,如果他們做出了成績,工作三年以上,劉周也不吝於給他們股份,但肯定不像之前給張昭等人那麼多了。
儘管如此,對於江雪柔和李偉兩人來說也是個獲得財富不可多得的機會。
江江雪柔之前雖然是周易影視的老板,但是周易影視和唐人一樣,都是出了名的窮,一般都隻能在前一步電視劇回款之後才敢啟動下一個項目。
如果說江雪柔在周易影視巔峰時期賣了,那可能賣個兩三個億,但是她賣的時候周易都已經麻煩纏身了,所以嘉禾不到一個億就收購了周易。
就算如此,周易也不全是江雪柔的,所以她的全部身家可能也就幾千萬,最多也就一個多億。
等到了房地產最頂峰的時候,她的身家可能還不如於啵,人家還有兩座四合院呢。
所以好幾個億的財富,對於江雪柔來說,也同樣是筆巨款。
而對於李偉來說就更是,他之前在湘南光電權力不小,但畢竟算是有事業編製的公職人員,想賺大錢是不可能的。
他之所以答應嘉禾的邀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錢,在嘉禾他能夠賺更多的錢。
現在的兩人也看不到今後娛樂圈的瘋狂,所以此時也沒有創業的想法。
因此想要憑借自己的能力賺到更多的錢,最好的途徑就是加盟嘉禾,因為對於嘉禾高層來說,股份是真給。
而對於嘉禾之後的工作,兩人可謂都有著很好的開局。
江雪柔製作了《甄嬛傳》這部大爆款,更是讓嘉禾影視2010年度盈利了三個多億,今年也準備繼續大乾一場。
而李偉也同樣不遑多讓,嘉禾製作雖然是新成立的公司,也是第一次製作綜藝節目,但是同樣帶來了一個大爆款。
去年夏天,除了因《那些年》而紅得發紫的劉藝菲外,最火的節目莫過於李偉打造的《華夏好聲音》。
這個綜藝節目儘管不是他原創的,但卻是他從頭到尾全程參與打造成型的,《華夏好聲音》在去年暑假能夠爆火,他也同樣功不可沒。
《華夏好聲音》好像橫空出世,從第一期開始就爆火,隨著節目的播出,收視率可謂是節節攀升,更是力壓湘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和剛推出不久的《天天向上》。
《華夏好聲音》也成為第一部在收視率上超過《快樂大本營》的綜藝節目。
收視率或許比不過當初的《超級女聲》,但是影響力一點不遜色,兩款選秀節目都是現象級綜藝節目。
不過《超級女聲》大火的時候都還是零四零五年,那時候選秀節目還非常新穎,而且大家的娛樂節目主要還是電視。
而現在大家的娛樂方式各種各樣,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看電視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從電視劇的收視率急劇下滑就能看出來。
所以如果將《華夏好聲音》放到五六年前,收視率一點不會比《超級女聲》遜色,看現在的影響力就知道,前者也同樣是出圈的綜藝節目。
當然對於李偉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華夏好聲音》瘋狂的吸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