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來嘉禾院線在國內的規模也算是不錯的,百分之三的銀幕數量占有率也能夠排到前十五。
而且憑借位於四大一線城市的八家豪華的先進國際影城,嘉禾院線創造的年度票房甚至能夠排進年度前十。
不過和嘉禾集團的市值相比較的話,這個數據確實有些不夠看。
其實主要還是在過去兩年時間給耽擱了,在其他院線都在瘋狂擴張的時候,嘉禾院線卻是在買地皮。
但嘉禾上下也都知道這是值得的,畢竟現在國內的地價已經開始在瘋漲,真的是一天一個價,提前囤積地皮能夠為今後節省一大筆資金。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嘉禾院線在結束了地皮買賣之後,也徹底將重心放在了電影院的建造上。
到現在也已經有半年的時間,現在嘉禾院線的電影院具體建造地如何了,還得看高君,他才是嘉禾院線的總經理。
“高總,嘉禾院線的情況怎麼樣了?”劉周問道。
高君見劉周終於問到自己了,也是微微深吸口氣。
剛才眼見集團其他幾家分公司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給公司貢獻了巨大的利潤,而嘉禾院線卻還是一直處於投入當中。
雖然知道這是集團的共同決策,也是發展的必然過程,嘉禾院線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但是說實話他心裡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不過嘉禾院線雖然沒有實現盈利,但是最起碼去年他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所以麵對劉周的詢問也同樣有底氣。
“劉總,去年嘉禾院線投入運營的電影院總共有十八家,銀幕數量一百六十九塊,創造的年度總票房5.2億。
這5.2億的票房中我們嘉禾院線能夠分一半,也就是2.6億,扣除掉運營費用,利潤高有1.4億。
然後還有爆米花、飲料以及其他一些零食,再加上一些電影周邊和一部分廣告收益,總共加起來利潤也有將近將近五千萬。
所以去年嘉禾院線總利潤為1.9億,當然這是不包括這十八家電影院以外的投入。”
“不錯,我記得去年國內的年度總票房是破百億了吧。”
“沒錯,嘉禾院線的銀幕數量占比隻有百分之三,但創造的票房占年度總票房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五,位列國內所有院線第九位。”
“院線的運營費用要這麼高麼,居然高達1.2億。”這時曾嘉突然問道。
她倒不是在質疑什麼,而是確實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她不明白也就十八家電影院經營費用就要一個多億。
高君也明白曾嘉的意思,所以解釋道:
“院線的經營費用可不僅僅是人員工資和一些簡單電影宣傳物料的投放,其實這一塊的費用還是小頭。
大頭的費用還是放映設備的維護保養以及維修,我們的電影院幾乎都是比較先進的,放映設備都是從海外進口的。
不管是2d、3d還是銀幕以及相關放映設備,都達到了國內一流。
這些設備也比較金貴了些,維護保養都需要請海外公司過來。
還有像豪華影院內的一些大放映廳,其他各方麵的投入也更多,加起來就這麼多了。”
“原來如此,沒想到院線公司內還有這麼多門道。”曾嘉有些恍然道。
對此,劉周還是有些了解的,因為電影院的各種放映設備大部分都是他去聯係的。
雖然他對於這一塊不是很了解,但是他是導演啊,拍電影和放電影所用到的設備其實也有些殊途同歸。
他作為一名商業導演,而且是比較擅長使用特效的導演,對於和電影相關的各種先進技術都是比較關心的。
所以對於國際上哪家公司的放映設備更先進,也更清楚一些,更何況他能夠了解的渠道也更多。
為了防止被坑,他在這件事情上也花了一點心思,畢竟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但用國外的設備其他的都好,就是有些貴,而且維護維修還必須得請原廠的團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像2d的幕布和放映設備還好,像3d和的國內技術不行就隻能被人家卡脖子。
目前中影的巨幕雖然已經研發出來了,在2009年的時候還在中國科技新館建造了國內第一家巨幕影廳。
但是此時巨幕技術也還不是非常成熟,無法大規模推廣,要等到明年國產巨幕電影d係統投入使用,巨幕才在國內徹底鋪開。
除了小部分先進的3d和銀幕,其他的都換成了中影巨幕。
中影巨幕不僅便宜的多,而且畫質和觀影效果也不比銀幕差,在設備維護以及保養上的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也沒有那麼多其他的屁事。
不然國內各大院線也不會爭先將電影院的銀幕更換為中影巨幕,就是因為它能夠給院線公司節省一大筆錢。
所以要想這一塊的成本大幅降下來,就隻能等明年中影巨幕技術徹底成熟之後。
其實嘉禾院線還算好的,旗下電影院都是自家的可以不用交房租,如果要交房租的話,這又將會是一項支出的大頭。
今後設備的各項成本降下來了,但是房租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成為院線公司的第一大成本構成。
彆看好像院線公司能夠固定手電影票房的百分之五十,如果是電影行情好的時候還有得賺,如果行情不太好的時候那幾乎就是在為房東打工。
因此在口罩之後,不少院線公司因為房租的壓力而關門,像最大的暴雷大地影院,這家一度成為國內第一大院線的公司差點破產。
最主要原因就是它旗下的電影院物業都是租的,而且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大地影院都是加盟的。
行情好能賺錢的時候還沒什麼,一旦無法賺錢了甚至是賺的少了,大地院線內部就開始不穩,口罩時間差點讓它分崩離析。
順便提一句,大地院線的老板叫於平海,就是被金鏞選中然後將明報賣給了他。
說實話於平海其實還是挺牛筆的,他靠嘴積累了第一桶金,然後通過包裝自己靠嘴又獲得了金鏞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