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河,也稱廣濟河,可從水泊濟州,五百裡直通汴京。
而汴河從汴京東南去,可直入大江。
這日,蘇武站在城外汴河碼頭邊上,遙遙往北去望。
等的是從濟州來的大小船隻,此番來船,四五百艘,大船四十七艘,中等船隻一二百艘,小船不多,也是一二百艘。
船隊而來,綿延幾裡,南來北往的船隻,在並不十分寬敞的河道上堵得水泄不通,岸上的人在呼喊指揮,岸邊有那纖夫,躬身使勁在拉著船隻向前。
艄公們不斷搖櫓把握方向,船工們都在船幫旁拿著長杆去撐著對麵的船,隻怕相撞。
這京城裡的纖夫,當真是生意好,出著最大的力氣,每日也掙得不算少,今日更是活多,多得許多碼頭上的苦力也臨時都去當了纖夫。
岸邊倒是沒有多少圍觀之人,這汴河上的大場麵,那也是見怪不怪了,這也算不得什麼……
便是天子的花石綱從汴河入京,那場麵才更是壯觀,那打造的船隻之大,便是哪裡還能錯得開船?甚至為了一條大船通行,還得提前拓寬許多處的河道,不然那大石頭還運不進來。
隻當是咱大宋就是富庶,就是有錢,官家就是有排場。
好在,今日沒有南來的花石綱船隊,不然這汴河可當真就要堵得動彈不得了。
也是聽說,最近南邊怕是來不了花石綱了,隻因為南邊聽說也起了大賊,打得昏天暗地,隻待剿了賊,平了亂,花石綱才會再運。
“誒,這是軍船啊,這往南去,莫不是就是去剿賊的?”有那閒漢抱著雙手,斜靠在岸邊的樹旁問著話語。
“這麼多的軍船,船上都是軍漢,這怕就是往南邊去剿賊的。”也有人答。
“你說……咱大宋的日子,好好的,為什麼總是這麼多賊啊?”
“都是吃飽了撐的,國泰民安,非要去當賊,這不是吃飽了撐的是什麼?”
卻是路過一個老朽,腳步並不停,隻是聞言接了一語:“你們啊,都是汴京人,不愁吃穿,還有暇在這裡閒談,出城多看看吧……”
閒漢立馬問道:“城外怎麼了?”
老朽已然走過去了,並不回話,便是他肩膀上還挑著一擔柴火,急著去賣,哪裡有時間與人在此閒聊,便是汴河裡再大的熱鬨,他也沒時間沒心情去多看。
閒漢也懶得計較,隻管轉頭去看,那邊碼頭上,清出了一片空地,隻看得一隊軍漢在水邊站著等著。
又看得有那大船靠了碼頭停下,便下來了人,那些人一通拜見,拜的是岸上那個人。
閒漢便問:“那人是誰啊?好大的威勢!”
旁人便答:“這有什麼,咱汴京城的官,哪個不大?外地來的,見得哪個官不拜?”
“嘿嘿……倒也是這個道理!”
便是話音一落,就聽得轟轟隆隆之聲從汴京城那邊傳來,隻管轉頭去看,那馬隊正在從城門而出,好生威武……
當真也多,看了許久不見儘頭,隻待看了又看,終於走完了人馬,便又在走車架……
靠著樹的閒漢開了口,好似起哄一般:“哦……打仗嘍打仗嘍……”
就看得本就擁擠的碼頭,越發擁擠起來,也是個水泄不通,那些軍漢也是左右呼喊,乃至推推搡搡……
橫出來的大木板,把船隻與岸邊相連,便是看得車架也上船,馬匹也上船,人也上船。
隻待一隻船裝滿了,便是幾十個纖夫在岸邊使勁去拉,把大船拉出泊位,又有幾十個纖夫再把大船拉進泊位,便又接著裝。
看起來,著實繁瑣得緊,但人類的大工程,都是這麼一下一下乾的。
閒漢靠著樹,看了許久,起身了:“無趣無趣……尋個旁處耍耍才是……”
說著閒漢帶著身邊幾人便也就離去了,看久了,著實無趣。
京城裡的人,什麼大世麵大場麵沒見過,不稀奇。
倒是那碼頭受拜之人,便往碼頭後邊的一個茶樓走去,正是此番討賊先鋒蘇武,他得等所有人馬物資都上船了,才會再上船,便是裝載這些,怕是也要一天。
茶水慢慢喝著,輿圖就攤開在茶桌之上,裡裡外外好些個人圍著在看。
人生地不熟,軍師軍將們,先要把輿圖弄個爛熟於心才是。
蘇武也在看,一邊看一邊說:“賊人此時還未北進,此去先占蘇州,把太湖攏在手中,如此,扼住賊人北來的咽喉,南人擅水戰,所以,這太湖之處,格外重要,定不可失。”
太湖,就是江南北邊的水路中樞之一,蘇武要這麼快往南去,就是為了這裡,也是為了蘇州之地,如此,賊人往北的路就算堵住了。
之所以蘇武要這麼快去,也是因為如今他麾下,也算有一支不錯的水軍,雖然這支水軍來自梁山賊,他自己沒怎麼操訓過,但著實很是成熟。
話語說到這裡,蘇武先看吳用,再看朱仝,又看人群靠後的阮氏兄弟,還有那童威童猛。
隻待蘇武看去,眾人也皆看他們幾個,許多人眼神中,自有那種不太信任的感覺。
朱仝立馬來說話:“將軍放心,我等此番為朝廷為天子而戰,必當以死報之。”
蘇武點著頭,卻還不說話,好似在等什麼。
阮小二立馬拱手:“必當死戰!”
阮小五阮小七也連忙開口來說:“死戰!”
童威童猛二人,才來開口:“自當效死。”
行了,蘇武點點頭,再說話:“南水不比北水,想來童家二位兄弟更為熟悉南水之戰法,朱指揮使,到了地方,當多多問童家兄弟之計策才是……”
蘇武說得自然在理,但好似又在抬舉童家兄弟。
朱仝自是拱手來答:“謹記將軍之語。”
蘇武看著朱仝,朱仝臉上,真有一種熱切,還有一種激動,蘇武其實知道,朱仝是為自己還能報國而激動。
挺好!
蘇武還知道一些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隻管開口:“入了蘇州,朱指揮使當做一件事去。”
“太湖裡也有水賊,這水賊乃四個頭領所轄,這四人不願為虎作倀,並不在那賊首方臘麾下討官,此四人,莫要起衝突,先行接觸一二,若是他們願意從軍,隻管招攬,若是招攬不得,也當打好關係,讓他們多多幫襯,即便不幫襯咱們作戰,也當幫襯咱們一些向導之事,乃至提供一些賊人消息……他們當是願意的!”
蘇武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篤定非常。
周遭之人,皆是一臉疑惑,便是那吳用也想,蘇將軍在山東,怎麼還對太湖水賊這麼了解?甚至連秉性都了解得這麼清楚?
便是朱仝也問:“敢問將軍,此四水賊,何名何姓?”
蘇武自是來答:“此四人,也稱太湖四傑,分彆是赤須龍費保,卷毛虎倪雲,太湖蛟卜青,瘦臉熊狄成,隻管記下。”
朱仝自是去拿紙筆來記。
這四個人,其實就是故事裡最後跟著李俊童威童猛出海的人,也是他們提醒李俊早早從梁山退夥,如此李俊才裝病退夥,與這四人一道出海去了,讓李俊落個善終。
這四個人,乃是太湖本地水賊,故事裡他們也不喜歡方臘,所以幫著梁山打方臘,他們也不喜歡朝廷,所以怎麼都不肯跟著宋江去受封官之賞。
若是與之交好,必是大助力,所以蘇武才提前來囑咐,免得到時候起了衝突,出了差錯。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朱仝隻管用筆記下了這四人之後,蘇武再來說:“過了大江,從潤州進運河,便是遊騎就上岸,沿路岸邊護送,船隊直去蘇州城。”
燕青拱手:“得令!”
“初上岸,隻管去潤州府衙裡要向導,樞密院的令已經下到潤州常州無錫蘇州等地去了,每到一地,都先到府衙裡去要向導,所是府衙不應,就拿童樞密去壓,若是還不應,隻管記下。”
蘇武仔細非常,此去不比在京東,非得謹慎小心才是,向導自是格外重要,這幾日都在準備這些,細節之處,但凡想到了,蘇武都直接在樞密院裡把事辦妥。
燕青隻管再點頭:“我都記下了。”
“沿路南下,但有大船是空的,一應下個文書,拘刷帶走!”蘇武也在使用權柄,雖然有些濫用,但也是有樣學樣,這就是高俅的辦法。
隻管到處征用船隻,多多益善,這般時候,便是讓人去告也沒處告,反正都有童貫頂著。
隻要贏了戰事,什麼都不是罪。
輸了,那另說,多一個罪名又有何妨?
主要是方臘也有一支較為強大的水軍,本來江南水軍重鎮就在杭州之地,興許已經成了方臘的水軍了,興許要不得幾天,也就成了方臘的水軍了。
蘇武不得不加強水軍的戰力,隻管征用大船,哪怕是搶,一路也搶過去,當然,戰爭結束了,也還。
不僅是水戰,船隻在江南,太過重要,沒有船隻,那真是寸步難行,步步落後。
蘇武又看輿圖,看得那是眉頭緊蹙,便是也知道,江南之地,蔡京朱勔之地也,特彆是朱勔,已經經營了十五六年,幾乎就是鐵板一塊,所有官員,幾乎都出自朱勔之下。
此去,麻煩非常,這些人,剿賊是沒有能力的,但給友軍使絆子,爭權奪利,那都是一把好手。
所以,不得不誅殺朱勔,不然,蘇武興許寸步難行,朱勔一死,江南群龍無首,童貫再來,方才好使權柄。
蘇武此時眉頭不展,便是這朱勔,著實不好殺,他本就是蘇州本地人,如今在蘇州城裡根深勢大,且他養的私人武裝就有數千之多。
“吃飯吃飯……”蘇武起身擺著手,示意眾人先散了去。
他得一個人想一想,這件事,不好與人商議。
卻是一個人,想來想去,一時之間也無頭緒。
隻看得眾多軍漢慢慢都上了船,到得午後半晌,大軍都上船去了,蘇武便也要上船了。
卻是此時,程萬裡與程浩都來了,便是來相送。
站在水邊,程萬裡卻也沒說出什麼感人肺腑的話語來,隻道:“子卿,此去,一切都要小心謹慎。”
蘇武隻管點頭:“相公放心,自是知曉。”
但看著程萬裡那麵目表情,當真擔憂不已,還有不舍,蘇武便又道:“江南之人不善戰,最是好打。”
這當然是假話,騙老嶽父的。
程萬裡忽然湊過來,附耳來說:“子卿,你萬萬記住,便是不能像頭前那麼打仗了,萬萬莫要再身先士卒去衝殺,不論如何,勝敗之外,你人要回來,回來了,即便有什麼事,總還有東山再起之日。”
這番話,聽得蘇武心中一暖,有一種感覺……一種真被人當做家人的感覺。
蘇武隻管來笑:“放心,如今不比往日,自穩坐中軍。”
“好,好啊……”程萬裡心中才去了個石頭,麵上也輕鬆許多,擺擺手又說:“你自去,你這一去,我便也往京東而回了,等你回來就是,霽月也等你回來……”
蘇武點著頭,便真起步要走,去上那接駁小船,再去那最頭前的大樓船。
卻是蘇武剛邁步,程浩拉了拉蘇武的衣袖。
蘇武轉頭去看……
這大舅子,才認識十幾天而已……竟是當真落淚在抹。
蘇武笑笑:“無妨,我不知打了多少仗了,早已習慣,你可莫要作這女兒態。”
“嗯,我知我知……”程浩便是連連抹臉,換了個笑:“妹夫,你放心,隻待來日,你且看著,我一定幫你對付我家那小娘皮!她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我自都幫襯著你!”
蘇武哈哈笑起:“回吧回吧……”
說著,蘇武上了接駁小船而去,轉頭再看一眼,那父子二人,還在岸邊,抬手在招。
蘇武招了招手,示意他們回去,便是轉頭去,再也不回頭了。
有那麼一瞬間,也不知為何,蘇武竟是也有一種想要落淚之感。
人世間之情,莫過於此。
這大宋,其實真不錯!
竟是當真讓人有一種歸屬感……
不論世事如何變遷,不論滄海桑田如何轉換,許多事,千年百年,都是一樣的……
許是有個家了吧?
蘇武再回頭,其實看不清了,但那父子二人,還在岸邊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