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大廳中。
江哲敲了敲耳麥,示意導播切換背景示意圖。
很快,他背後的大熒幕被導播切換成了璀璨星空的圖像。
“如我身後所示,我們的宇宙,祂每天都有行星,恒星,乃至星雲誕生,也有相繼消亡。”
“行星或多或少被彗星撞穿,抑或被恒星所捕獲等等。”
“那些行星消亡後化作星塵飄散各處。”
“根據科學統計:宇宙每天大約有.7億顆恒星死亡。”
“這個數字是基於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係,每個星係每天大約有7.顆恒星死亡。”
“這些死亡的行星和恒星將會對宇宙造成負擔!”
“即加重了整個宇宙的熵。”
隨著話落,導播非常有默契的操作一番。
隨即他身後的星空璀璨圖中的太陽係行為星瞬間爆炸。
轉眼間,便化為了岩漿與星塵隨機散落在太陽係的四周。
這時,江哲臉上掛著微笑,反問一句:“現在大家看見我身後的太陽係發生了爆炸,現在太陽係內漫天的星塵,假若我們把太陽拿走,接下來的這些星塵會去往何處,隻要搞懂這些,大家自然是知曉宇宙是如何保持熵的平衡了!”
這話一出,他身後那熾熱的火球瞬間被抽空。
星空中黑暗一片,隻照應出無儘的星塵,彌漫在星海中,就靜靜的屹立在那,也有的隨著先前爆炸的慣性向四麵八方飄散而去。
看見這一幕,大部分觀眾愣神了一瞬。
當他們反應過來時,已經有專業人員的彈幕發送在直播間中。
“黑洞!”
“對,就是黑洞,每個星係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黑洞。”
“黑洞吞噬了這些死亡的行星所散發出的星塵,讓小範圍內銀河係保持了一個【平衡】的狀態。”
“...”
給觀眾們反應了一些時間,江哲默默點頭。
“估計大家都知曉了,是黑洞。”
“是黑洞在維持宇宙之間的平衡,讓宇宙之間的混亂逐漸減少,以此達到平衡。”
“黑洞的形成也極為簡單,大家理解成恒星的死亡即可。”
“恒星的生老病死,這便是宇宙維持平衡的一種機製。”
“恒星生來,為祂附近帶來陽光與引力,維持行星的萬物生長。”
“恒星死去,二次利用,化為黑洞,消滅祂附近的混亂。”
“人類生來,為整個世界帶來ta存在過的意義。”
“人類死去,二次利用,化為土壤,為新的生物/植物帶來養分。”
“當這種簡單的生與死模式擴散至整個可觀測宇宙內,我們便能發現宇宙最基本的運作模式。”
“生與死,誕生與毀滅,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是在宏觀宇宙內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時刻在宣示著基本的【平衡】,即《陰陽學說》!”
“在當今科學界,有一種科學家們假象的學說:【原初黑洞】,他們認為宇宙起源最初有一個黑洞,隻是這黑洞被壓得很小,經過漫長的時間演變,最後‘砰!’的一聲,爆炸,將海量物質噴發出去,最後形成了我們所在的世界。”
......
京都理科大學報告廳中。
“沒錯,這便是宇宙的基本運作模式,也可以說是【陰陽】。”
馮教授臉上掛上了微笑,對著台下的研究生們解釋。
“我們整個世界都是基於《宇宙大爆炸》模型誕生的。”
“小江老師說得很中規中矩,在宇宙最初時,有一個我們物理學家想象的【原初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