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專家_蜀漢之莊稼漢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遊戲競技 > 蜀漢之莊稼漢 > 第1164章 專家

第1164章 專家(1 / 2)

以農耕時代,為什麼一開始是北方中原遠比南方發達?

在同樣受到戰亂的情況下,為什麼北方中原的恢複能力要遠比南方更快速?

因為在江南沒有得到徹底的開發前,在雙季稻沒有被推廣以前。

北方和江南的糧食產量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人活著,就得吃飯,不吃飯就得餓死。

就算是後世的工業信息時代,糧食也是某些大國影響乃至控製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

更彆說在農耕時代,糧食的產量,直接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人口上限。

而糧食產量與人口多寡,則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力上限。

至於能不能把潛力發揮出來,那就是執政者的事。

一場春旱,讓吳國哀嚎遍地,才到盛夏,不少百姓就已經注定今年顆粒無收,不敢想像到了冬日會有什麼樣的慘狀。

對魏國來說,這一場春旱是雪上加霜,隻能多補種一些菽,祈求著能多收一些秋糧。

而漢國,小胖子還有心情在減賦稅——大不了今年多吃一些東吳的海產品。

畢竟吳國的錢不值錢,隻能拿特產換物資了。

同時蜀地不少人家,悄悄地在心裡盤算著賣給吳國的糧食還有多少提價空間。

這就是各國生產力的最具體體現。

這一場蔓延各地的旱情,也讓魏吳兩國徹底露出了胖次——季漢穿了一條安全褲。

“穿上褲頭再出去!誰敢就這樣光著出去就彈小雀雀!”

大河邊上的五原縣學堂,修了兩個大水池,引水入內,成了學堂學生消暑的好去處。

從涼州調過來的李八郎,已經是五原縣縣丞。

若是能安心在條件艱苦的邊地呆幾年,後麵升個縣令,那就容易多了。

成為縣令之後,就算是正式在大漢官場立穩腳跟。

隻是五原縣的人口,絕大部分是興漢會的煉鐵工坊職工和家屬。

所以五原縣的李縣丞,這三年來,要說輕鬆,那自然是輕鬆,因為沒有多少事可做。

但要說苦逼,那也是苦逼。

因為堂堂一縣縣丞,居然還要兼職管教學堂的學生。

煉鐵工坊的職工,有漢有胡,孩子自然也是漢胡相雜。

胡人的孩子,沒有經常洗澡的習慣。

冬天還好,盛夏這麼熱的天,不洗澡的話,當真是能臭死個人。

衛生習慣不好,萬一有了疫病那就更是要命。

所以學堂都會像趕鴨子似地趕著他們去池子裡洗個澡——同時順便消消暑。

十歲前後的孩子,正是跳脫得像個猴兒的年紀,玩嗨了,一個不留神,就光著身子竄出去了。

所以李縣丞要牢牢地盯著他們。

看到哪個不聽話,直接就是揪著小雀雀彈。

這些胡人的孩子,說是學生,實則他們的父母早就替他們跟興漢會簽了半賣身契約。

以後至少要給興漢會乾夠十年,才能離開。

對興漢會來說,是預定下了未來十年的勞動力。

而對於胡人來說,則是有人保證自己孩子未來十年的溫飽問題。

雙方都覺得自己賺了。

至於當事人長大以後會怎麼想,卻是沒有人在意。

想要擺脫這個命運,除非他們能考上皇家學院。

不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學院一年才收多少學生?

像大河煉鐵工坊學堂這種漢胡混讀的學堂,未來兩年裡能有一兩個學生進入學院,那就算是安慰了。

所以李縣丞不怕報複,抓住了不聽話的學生,就可勁地彈。

離學堂不遠的地方,豎著高高的水車,正在不斷地轉動著。

從大河引過來的水,被水車抽到水渠裡,再順著水渠,流入新開的田地,滋潤著莊稼。

大河兩岸種了一些春小麥,已經快要可以收割了——橋山以南,種的是冬小麥,也就是秋天種,來年夏天收。

而橋山以北的河套地區,種的則是春小麥,春天種,夏末收。

春小麥的口感不如冬小麥,而且產量也要比冬小麥低一些。

隻是這種年頭,人能吃得上飯就是老天恩賜了,誰還管好不好吃?

所以口感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春小麥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那就是耐旱。

這一點,讓它可以在農耕線以北以西的地方種植,彌足珍貴。

隻是九原故地,基本都是重新開墾的耕地。

為了保證收獲,這兩年種得更多的是比春小麥更能適應環境的黍和菽。

麥和黍之間,還有一些芋頭地。

五麥一芋或者五黍一芋,可以保證遇到饑荒的時候不會餓死人。

這個數據,在其他地方,則是十麥一芋。

五原故地這種地方,由於是新複之地,最重要的,是先保證糧食的供應。

芋頭產量大,磨成粉後和麵粉摻到一起,就算是口糧了。

彆人家還在吃卡破嗓門的麥飯呢,大漢的百姓都開始吃麵粉了,誰敢嫌棄不好吃?

而且芋頭粉還可以做成涼皮和涼粉,正好合適在夏天吃。

所以不用擔心芋頭儲量會過剩。

不過芋頭需要的水肥很多。

也就是興漢會這種有組織能力,又有水車抽水,還有牧場生產肥料的團體。

再加上農業專家的指導,才能有目的性地大量種芋頭,以備饑荒。

至於像吳國那樣的,就算是有人知道芋頭能防饑荒,但誰會乾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就算是想乾,也得有這個實力才行。

還是那句話,一個國家的真正發展,是需要係統性地打牢基礎。

而不是學了幾樣新技術,就想著能跨越式發展起來。

就拿種芋頭來說,季漢因為糧食的富餘,可以大規模地推廣圈養家畜。

而圈養又可以更好地進行積肥,反過來進一步有助於糧食的增產。

但凡家裡有點規模的圈養家畜,種個一兩畝地的芋頭,那自然是能承擔得起。

但沒有先進姿勢的魏吳兩國,連種莊稼的肥料都缺,更彆說是種芋頭。

李縣丞彈完了小雀雀,又給孩子們安排了吃食,然後這才能休息。

而在不遠處的大河邊上,有人比他還要忙碌。

李許氏走在地頭上,不時地彎下腰,看看已經開始變得金黃色的麥穗。

九原都督府護軍許勳,同時也是李許氏的從兄,跟在她旁邊,問道:



最新小说: 穿越後,我在豪門殺瘋了 正義的使命最新章節 被夫君殺身證道後,我重生了 抗戰:關東崛起,從保安團起義開始! 我未來無敵? 東京:這些標簽不對勁 清冷師尊爆改合歡宗,大佬狂爭寵 獲得係統後我靠敗家走上巔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晦朔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