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兩個姻親的部落變成血仇?
鎮東將軍答曰:隻要死的人夠多,姻親也會成血仇。
沒鹿回部與索頭部打到這一步,雙方都已經殺紅了眼,腳下的血泥足以說明一切。
“大人,不能再打了,給我們部族留點種子吧!”
饒是竇速侯賣起部族的人頭來,毫不手軟。
但此時此刻,他還是被自家大人嚇到了。
他緊緊地拉住竇賓,苦苦勸說道:
“再打下去,我們的部落的勇士就要打光了,以後我們……”
“什麼以後?”竇賓的語氣極為冷靜,冷靜中帶著冷血,“沒鹿回部沒有以後,也不需要未來。”
沒鹿回部沒有以後,以後隻有凱歸部。
凱歸部以後隻會在大漢圈定的草場裡養馬放羊。
所以還要那麼多勇士做什麼?
死去的這些勇士,是凱歸部對大漢忠誠的最好證明。
年邁的竇賓,或許已經失去了早年的雄心壯誌,不要說什麼雄鷹,可能連豺狼都算不上。
但年紀的增長,同樣也給他帶來了經驗,不能成為豺狼,但可以成為老狐狸。
他不懂一不做二不休這句話,但懂這個道理。
更彆說此時形勢比人強。
後麵有漢軍看著,大後方的婦孺老少又被漢人控製著。
他完全相信,這個時候,若是自己敢露出一點點的猶豫,那位看起來俊美無比的大漢將軍,肯定毫不猶豫地下令後麵的大軍,把自己一眾人踏成肉泥。
除了這個,以眼下的形勢,他也相信押注大漢遠比押注自己的女婿更有勝算。
在這一場草原戰爭中,沒鹿回部既然無法回避,隻能選擇一方,那肯定是要選擇勝算大的一方。
不是說投靠大漢就沒有風險。
比如說自己部落的勇士都被消耗乾淨後,那位俊美的大漢將軍,翻臉不認人,甚至轉頭還把自己的部落吃得乾乾淨淨。
竇賓估計也隻能是自認倒黴。
但難道投靠拓跋力微就能保全自己的部落了嗎?
並不是。
在漢軍到來之前,自己那位好女婿,已經在謀劃吞並自己的部落了――合並,隻不過是換個好聽點的說法罷了。
自己活著,或許還能讓拓跋力微吃相收斂一些。
但自己一旦死了,以自己兩個兒子的能力,多半是保不住部落的。
再加上他們與拓跋力微的矛盾,下場究竟會如何……唉,尚難言論啊!
真到那一步,不過就是看那位女婿心腸如何,會不會放過自己的兩位昆弟而已。
換成以前,麵對拓跋鮮卑這個龐然大物,竇賓就算心有隱憂,但也隻能是順其自然。
最多最多,也就是在咽氣前,囑咐兩個兒子,對拓跋力微一定要恭謹。
現在麼,漢軍居然能在大雪覆地的冬日出現在草原上。
這簡直就是神跡!
完全顛覆了竇賓這輩子的三觀。
驚駭之餘,後麵的事,隻要略略思考,不用深入,但凡智力在人類平均線上,都能判斷出:
拓跋鮮卑這一回,就算不亡,未來十年二十年恐怕都沒有辦法恢複元氣。
所以投漢,那就是本能的選擇。
而且這些年自己兒子沒少往平城跑,從那邊傳過來的消息,漢人榷場從來沒有欺壓胡人的說法,買賣公平,童叟無欺。
很難得,非常難得。
要知道,南夏善待胡人,那都是匈奴是草原主人的時代了,離現在至少有百餘年的光景。
後漢最後百來年,再加上曹魏這些年,隻要是在邊塞的胡人,哪有不受欺淩的?
平城榷場積累起來的口碑,平日看起來也不過讓胡人嘴上多讚美幾句,沒什麼卵用。
但事實上,在某些時候,卻是能起到天平傾斜的作用。
人心啊,民心啊,這些東西聽起來很縹緲,但卻又是實實在在的。
比如現在。
因為平城榷場公平交易,再加上馮某人為了收買,呸,應該是說為了加強與草原民族兄弟的感情,一直是大撒幣。
所以竇賓寧願選擇相信漢軍。
也不願意選擇相信想要自己部落的好女婿。
當然,竇賓也知道自己的好女婿,是草原上難得的英雄人物,或者說是梟雄人物。
背叛女婿,選擇漢軍,他自然也做好了付出足夠代價的準備。
族裡戰死的這些勇士,就是必須的代價。
聽到大人的話,竇速侯頓時就是如遭電噬,身體仿佛被定住了,張著的嘴巴似乎想要說什麼,但卻又什麼也說不出來。
隻見他的眼神帶著些許不可置信,甚至還有些空洞而迷茫,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崩塌。
雖然竇速侯自己也賣族人的人頭,但那都是賣活的。
而且大漢也承諾了,族人會得到妥善安置,比如說到礦場當礦工,到工坊當雜工,到草場當牧工……
苦是苦了點,但再苦,能苦得過在草原上肉身擋白災?
至少去做工,衣食是有保證的――去平城那麼多次,竇速侯對大漢工坊礦場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但是他沒有想到,大人賣起族人人頭來,竟是比自己還狠得多。
看到兒子這個模樣,竇賓歎了一口氣:
“兒啊,你不要以為這是吾太過心狠,若是可以選擇,吾又何嘗願意如此?”
“吾知你們兄弟二人與拓跋力微素來不和,故而一直反對沒鹿回部與索頭部合並。”
“所以你們寧願投漢,也不願意投靠拓跋,隻是拓跋力微不懷好意,漢國難道就是善類了?”
漢國若是善類,那馮瘟神的名號又從何而來?
竇速侯頓時就是有些呐呐:“大人……”
說完這些話,竇賓抬目看向前方,又繼續開口道:
“我不是說你們做錯了,相反,現在看來,你們選擇投漢而不是屈於拓跋,反倒是個正確的選擇。”
“我隻是想告訴你,既然已經決定投漢,那就不要再存著什麼三心二意的心思。”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在這種情況下還心存僥幸,那就是自尋死路。
“漢有典故: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我們此次,又何嘗不是破釜沉舟,唯有背水一戰?”
竇速侯覺得有理,但又心有顧慮:
“可是大人,萬一族裡有人不服……”
竇賓灑然一笑:
“不服又如何?漢家精兵在後押陣,難道他們還敢陣前反戈?”
看到兒子欲言又止,竇賓又道,“吾知汝所憂,乃是擔心此戰過後,部落人心不穩,有人會帶部眾離去。”
草原上稍大一些的部落,大多都是由諸多小部組成的部落聯盟。
就算是單一部落,但凡有人心存不滿,父子兄弟也會反目,然後帶著支持自己的部眾各自分裂。
拓跋鮮卑的核心部落索頭部,不也曾因為天女之事,分裂成索頭部和禿發部?
更彆說現在有漢國作為更優的選擇。
如果不滿部落大人所為,乾脆自成一部,然後去投靠漢國,說不定還能得到更好的優待。
竇速侯雖然沒有說話,但表情已經說明一切。
竇賓“嘖”了一聲,他感覺前麵自己說了那麼多,都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