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護烏丸校尉田豫還在幽州時,與幽州刺史王雄勢如水火。
田豫主張對胡人強硬,王雄主張對胡人懷柔。
最後曹叡選擇了王雄,不僅僅是因為兩人的身份背景:
田豫不過是降將,而且出身低微,還曾追隨過劉備。
但王雄就不一樣了,乃是曹丕親自提拔,又是山東大族出身。
更重要的是,曹叡選擇王雄,不但可以減輕幽州邊塞的壓力,還可以抽調更多的人力物力前往西邊,抵抗季漢。
甚至隨著與胡人關係的緩和,還可以通過與草原易市,得到戰馬。
隻不過凡事有利,則必有弊。
幽州邊塞多年的安寧,兼之與胡人往來易市頻繁,不但導致幽州軍備鬆馳,甚至連哨寨這些前沿警戒都逐漸荒廢。
“鮑丘水其實也是連通幽州和塞外的馱道。幽州的商隊,經常走這條路,運送鹽鐵前去塞外易市。”
“田豫離開幽州後,也有塞外的部族,驅趕牲畜走這條路,前去幽州賣。”
“不過易市多是在秋日,現在是夏日,河水高漲,所以很少會有人經過。”
老祝巫指著鮑丘水向鎮東將軍解釋:
“大人不要看這水邊現在隻能並騎而走,待到了秋日水少,露出水底,這裡甚至可以供大隊騎軍行走。”
“小人年少時,烏丸仍算強盛,就經常行此道南下,劫掠漢地。”
說到這裡,他小心地看了一下將軍大人。
鎮東將軍麵容平靜,目光落在鮑丘水水邊那條隻能並騎而走的道路上,緩緩道:
“能並騎而走就足夠了,但前提是不能被人發現。”
老祝巫連忙道:
“現在草原上牲畜正是育肥長膘的時候,不會有部族在這個時候過來。”
聽了老祝巫的話,鎮東將軍沒有說話,但目光卻是看向南邊。
“幽州那邊的商隊,一般會在什麼時候出塞?”
“回大人,漢人的商隊出塞,多半也是和草原上的部族買賣牲畜皮草之類,基本也是在秋日。”
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讓人把裴秀叫上來,吩咐道:
“從現在起,我們走過的路段,你不但要記下來,還要畫下山形地勢,知道了沒有?”
裴秀點頭:
“秀明白。”
作為馮鬼王的弟子,彆的可以不會,但算學和製圖必須要會。
傳聞這是馮某人出山以來,最先傳授的學問,乃是開門之學。
裴秀本身天賦極高,再加上又對地圖繪製有著濃厚無比的興趣,得拜入馮鬼王門下,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這幾年大漢軍中的地圖繪製,多有參與。
再曆練幾年,就要入朝,正式參與大漢的輿圖測繪。
輿圖屬於朝廷機要,越是精密的輿圖,機秘等級就越高。
更彆說軍用輿圖,普通人敢私藏,最低也是一個謀逆起步。
現在的裴秀,根本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前程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是,能走到哪一步。
能跟隨鎮東將軍出征立功,無疑會在自己的履曆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
雖說夏日的鮑丘水水量暴漲,水邊的道路隻容得上雙騎並行,但對於剛經過沼地和毒穀的大漢將士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坦途了。
若非需要擔心被人發現,甚至連斥候都不用派出去,隻要跟著鮑丘水一路南下就行。
七日後,鎮東將軍率七千精兵悄無聲息地來到一個大灣,這不但是離漁陽古口最近,也是可供大軍藏身的最後一個大灣。
南邊不到二十裡,就是漁陽古關。
隻要大軍一出現在灣口,就會立刻被漁陽古關的守兵發現。
漁陽古關建在鮑丘水的西岸上,關城前地形狹小,最多能容得下千來人攻城。
鮑丘水的東岸,切山而過,無法通行。
關口兩邊,各有一山。
如果說,關城是鐵鎖,那麼東西這兩山,就是兩扇鐵門。
三者一體,構成了牢固無比的幽州鎖鑰。
隻要關城有三五千守軍,再在東西兩山駐守一兩千人馬,就算是十數萬大軍,恐怕也難以寸進。
當然,關城也不是沒有弱點。
那就是等秋日鮑丘水水量下降,露出足夠多的河床,如果關城守軍沒有及時把河床堵上,利用騎兵的優勢,拚著傷亡慘重,在河床上快速通過。
然後再掉過頭來,前後夾擊,隻要幽州沒能及時救援,足以攻下關口。
隻是這個弱點,對於鎮東將軍來說,等於沒有。
因為她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
而且她也經不起這樣的傷亡。
放下千裡鏡,鎮東將軍看向手裡同樣拿著千裡鏡的裴秀,問道:
“如何?
裴秀心裡估算了一下,搖了搖頭,“難說,還需要回去測一下。”
比劃了一下,又說道,“就算能成,但賊軍恐怕也能移到西邊這個山上躲避……”
“山上的你不用管,你隻管那個關口就行。”
鎮東將軍盯著裴秀,緩緩道:
“我急召你隨軍前來這裡,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讓你提出問題。”
“不管你用什麼辦法,都必須要給我做成此事,否則的話,你當知道後果。”
也不知是天氣實在太熱,還是鎮東將軍給的壓力太大,裴秀下意識抹了一把汗:
“學生明白。”
然後再次舉起千裡鏡,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
鎮東將軍沒有打擾他,隻是把目光看向關城那一側的山峰。
想要順利通過這個關口,除了要拿下關城,至少還需要拿下與關口相依的西岸這座山。
至於東岸這個山,倒是沒有那麼重要。
隔了一條鮑丘水,若是沒了關城和西岸這座山呼應,東岸這個山軍事價值大降。
有威脅,但威脅不大。
待裴秀觀察完畢,幾人又悄悄地撤下山去,一路上鎮東將軍都沒有打擾裴秀的思考,直到回到大軍駐紮的水灣,這才問道:
“有什麼想法?”
裴秀沉吟了一下,回答道:
“不是沒有可能,關口外城離水麵一丈左右,隻要能把鮑丘水的水位抬高一丈,確實能漫到城牆。”
他的目光,落到前方奔騰不休的鮑丘水,若有所思道:
“這些天我算過鮑丘水的水量,想要把水位抬高一丈,隻需要蓄水兩天就夠了,最多不會超過三天。”
“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找到至少方圓一裡的蓄水處,當然,這是最低的要求,最好是能達到一裡半甚至兩裡。”
鎮東將軍指著大軍所在的水灣,問道:
“這裡如何?看起來足夠大。”
裴秀搖頭:
“大是夠大,但位置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