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一百四十八章沒有退路的郭全書保鄉軍建製,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在伏牛山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那個時候羅誌學就已經設立各鄉、各村機構,把保鄉軍的統治觸角直接深入到了各村內。
而等到保鄉軍南下李青店後,也就是在發起趙莊戰役之前。
保鄉軍體係內已經是有十來個個鄉了,其控製區從地理麵積來已經不止一個縣了,轄區內的常住人口已經有近萬戶了。
等到發起趙莊戰役後,短短十多天時間裡,保鄉軍的控製區隨著一連串的軍事勝利,如同吹氣球一樣迅速膨脹了起來。
如此一來,為了有效統治迅速擴大的控製區,設立縣級機構也就成為了必然。
如果不是還沒有全麵控製南陽盆地,羅誌學都想要一步到位,直接設立府機構了。
好歹有個南陽府和襄陽府不是!
隻是現在保鄉軍連南陽府都還沒能完全控製,襄陽府也隻是控製了區區兩縣之地,設立府級機構還早了點。
而這一係列設立縣、鎮、村的舉措,毫無疑問就是正兒八經的建製。
而這也是保鄉軍和其他義軍區彆最大的地方。
你彆看高迎祥他們鬨的這麼大,一個個稱王稱霸,各種王的名頭不要錢一樣亂扣,但是實際上他們連個地盤都沒有,根本就沒有設立各級統治機構。
流賊和坐寇的區彆就在這裡了。
流賊再怎麼玩,那都是無根浮萍,遲早完蛋。
隻要擁有了地盤,掌控了地方的坐寇,如果運氣好,實力也夠,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話,分分鐘就從坐寇變成割據勢力,再變成君臨天下。
這兩者,根本沒法比。
這一點,羅誌學很清楚,郭全書也同樣清楚。
郭全書根據羅誌學的指示,製定上述各類機構計劃的時候,內心是惶恐帶著忐忑不安的。
他非常清楚一旦保鄉軍公然豎起各縣衙門的旗號來,明王朝肯定是會跟保鄉軍不死不休的。
甚至明廷那邊都有可能先把高迎祥他們扔到一邊,直接調動大軍來圍剿保鄉軍。
因為高迎祥他們撐死了也就破壞地方,帶著官兵到處跑而已。
而保鄉軍,這是直接奔著搶朱明王朝的天下去的。
朱明王朝的大佬官員乃至崇禎能夠忍才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