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北路軍事宜後,羅誌學並沒有在裕州城多待,而是很快就帶著第一步兵旅、第三步兵旅、騎兵以及炮兵等主力部隊南下。
不過這一次南下倒是沒有直接走直線,途徑唐縣再到新野城這一條路線,而是繞道南陽城,再打算沿著白河順流而下襄陽。
同時南下速度也隻是保持正常行軍速度,沒有和之前那樣連續多天的高速奔襲。
畢竟現在南邊也沒有太過緊迫的事情,襄陽周邊雖然逐漸彙集起來了不少明軍,但是直到目前依舊沒有大規模的明軍朝著襄陽進軍。
所以羅誌學也沒必要讓大軍連續保持高強度的行軍,而是選擇了正常行軍,甚至還打算等到了南陽城後休整幾天,一邊是就地補充軍械等各類軍需物資,一邊也是讓第一步兵旅等主力部隊休息休息緩口氣。
過去將近兩個月來,第一步兵旅等主力部隊南征北戰,先是南下,又緊急北上,中途還打了好幾場大戰。
饒是保鄉軍的夥食待遇好,將士們的體能相對比明軍而言比較優秀,但依舊讓將士們非常疲憊。
但是兵力緊缺,又是主力部隊兵力更加緊缺的保鄉軍又同時麵臨著多線作戰,中間又不可能讓第一步兵旅這種核心主力停下來純粹的休息。
所以,也隻能是在路過南陽城的時候,借著補充軍械等各類軍需物資的機會讓第一步兵旅的將士們休息幾天。
就當羅誌學帶著各主力部隊前往南陽城的時候,暫時留在裕州城的新任北路軍司令黃丁權也是按照羅誌學的命令。
一邊整編第十一混成旅、第十二混成旅,一邊構築裕州防線。
具體怎麼構築防線,這不用黃丁權一個人操心,羅誌學還給他留下了十多人的參謀團隊呢,連新任的作戰司司長左英哲都暫時留在了北線,以作戰司司長的身份直接兼任北路軍參謀長一職。
有左英哲在,各類防線建設乃至作戰計劃都不用擔心。
羅誌學在襄陽戰役後,能夠把左英哲提起來當新人的作戰司司長,自然是因為此人能力還算不錯。
而左英哲也很快進入了角色,他根據偵騎彙報的情況後,很快就向黃丁權提出來了作戰計劃。
趁著左良玉敗退葉縣的時候,嘗試抽調一部分兵力拿下舞陽,再威逼葉縣。
借此擴大裕州防線的戰略縱深,做到把中小規模的敵軍直接擋在葉縣、舞陽一線開外,即便是遇上大規模明軍,也能做到提前預警,並節節抵抗拖延時間,等待魯陽關、南陽城等地的援軍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