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幕後,羅誌學直接吩咐了軍械部的軍官,讓軍械部立即展開手榴彈的相關研究,並且儘快拿出來堪用的手榴彈。
隨即又吩咐軍政部那邊,準備挑選數百身強體壯,臂力過人,心理素質過人的士兵,用以編練一個專門投擲手榴彈的部隊。
羅誌學沒說要大規模生產手榴彈,然後再給普通士兵大規模配屬。
這不太現實。
首先這年頭火藥昂貴,手榴彈因為裝藥的緣故同樣也昂貴,大規模批量裝備的話成本太高,根本不可能大批量裝備。
再次則是這年頭的火藥威力一般般,如果要確保手榴彈威力的話,那麼手榴彈的體積和重量都不會太小,這重量一上來,那麼尋常士兵可能就無法投擲太遠了。
最後手榴彈肯定還是會采用直接點燃火繩引發的模式,同時擲彈兵點燃火繩後還不能直接扔,因為火繩燃燒需要時間,太早扔過去的話,萬一被敵人撿到再扔回來,豈不是要完蛋……
所以需要在恰當的時間再投擲出去,這意味著操作風險非常高,甚至比現在的臼炮操作風險還要大,對他擲彈兵的心理素質要求非常高。
因此,選用一些身強體壯,臂力良好,同時心理素質過人的士兵作為專門的擲彈兵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於給普通士兵使用,用不起不說,而且很容易出現敵人沒炸到,自己卻是被炸死一大片的情況。
搞手榴彈和擲彈兵,這是羅誌學臨時起意,甭管後續有沒有大用,先搞了再說。
不過他也不準備在這方麵投入太多的資源和心思!
戰爭利器,還得是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火炮。
手榴彈,這充其量是戰術性武器,而火炮卻是戰略性物資,兩者的重要性不在一個層麵上。
臨湘城十九日的激戰進行到下午,楚軍開始收兵的時候,臨湘明軍在城外的所有突出部堡壘都已經丟失了。
明軍之前在城外,主要是東以及北,南三個方向一共構築了大小九個突出部堡壘。
這每一個堡壘都是有壕溝進行聯通,並能夠和城內進行聯係。
但是經過兩天激戰後,這九個突出部都被楚軍給一一攻克。
更重要的是,明軍丟失的不僅僅是九個突出部,更有三千士兵以及一批部署在城外的輕型火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