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開始大規模製造並使用青銅火炮後,野戰火炮身管壽命太少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儘管青銅火炮的成本更加昂貴,並且是要貴好幾倍。
但同時身管壽命也增加了好幾倍,這對比下來,雖然說前期裝備成本比較高,但全壽命使用成本其實也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身管壽命加長後,炮兵部隊就可以放開手了打,不用擔心打幾場炮戰後炮管就頂不住了……
不過雖然裝備青銅火炮了,但是楚軍裡依舊存在著大批的鐵製火炮。
比如守備軍裡裝備的各類短袍,甭管是自造的還是繳獲的,全都是鐵炮。
同時主力師裡的十八斤臼炮、四十八斤臼炮,兩百斤短袍也全都是鐵鑄火炮。,
這些火炮的使命壽命很低的,往往打兩三百發就不行了,而從明軍手裡繳獲的一些短鐵炮質量更差,往往打百來發就不行了。
這也就使得了幾乎每一場大戰過後哦,楚軍都會報廢數量不等的火炮。
一些繳獲的質量差的短袍往往直接報廢回爐,早期的鐵製兩斤半野戰炮隻是暫時先轉移到二線部隊裡低頻率,減裝藥使用,然後再等換裝。
而火炮的報廢情況,也是進一步加劇了楚軍的軍工生產壓力。
嗯,不是資金壓力。
因為火炮本身其實很便宜的,陸軍中使用最貴的九斤青銅野戰炮的采購成本也就八百多兩銀子而已,其他的火炮還要更便宜,比如十八斤臼炮,這玩意隻要一百多兩銀子而已。
區區幾百兩銀子的火炮采購成本,對於一千五百萬軍費預算的楚軍來說算個屁……隨便擠出十萬兩銀子,就能購買上百門的青銅野戰火炮呢……
但是,楚軍現在一共也就百來門青銅野戰炮。
為什麼這麼少?是因為大楚帝國賣不起?
不可能的!
純粹是因為兵工廠產能有限而已。
火炮問題,將會是後續限製楚軍戰鬥力提升的一大因素,至少在漢天兵工廠全麵量產之前是如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