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承順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楚軍經過多天廝殺後,終於殺上並攻占了長沙城的北城門一線。
緊接著朝著其他城牆以及城內重要區域挺進。
此時,已經可以正式宣告長沙城被攻破了,城內雖然還有大約兩萬人左右的明軍,但是這些明軍已經不可能再阻擋楚軍的前進腳步了。
當天午後時分,眼見長沙大局已經無可挽回,楊嗣昌最終還是下了突圍南逃的命令。
楊嗣昌本人率領若乾文武高官,殘存的一千多新標軍右軍的護送下,從南城門突圍,同時還有上萬的明軍不管是有沒有得到突圍的命令,一個個都是爭先恐後的撤出長沙跑路。
楊嗣昌他們之所以還能突圍,純粹是因為楚軍並沒有完全封死長沙,特地給他們流出來了南城門,用來降低動搖守軍的意誌,促使他們逃亡,降低攻城的難度,減少攻城的死傷。
圍三厥一,這也是攻城戰裡一個很老套,但是卻很實用的心裡戰術了。
大部分守軍其實都知道,進攻一方特地放開來的缺口背後,肯定是有埋伏的,但是大多還是硬著頭皮會從這個缺口進行突圍。
因為不突圍,會死的更慘。
隨著明軍突圍,王瞎子率領的第一騎兵旅再一次大發神威,他們依靠騎兵的短途衝擊力,不斷的攔截,驅趕明軍突圍部隊。
同時第五師屬騎兵團和近衛騎兵團也是進行了配合作戰。
三支騎兵部隊相互配合下,最後留下了大部分的明軍突圍兵力。
不過楊嗣昌卻是順利突圍而走,因為掩護楊嗣昌突圍的乃是新標軍右軍。
這支新標軍右軍兵力,儘管戰鬥力不如左軍,但好歹也是根據楚軍主力部隊進行編練的,戰鬥力上還是比那些營哨兵強得多。
更關鍵的是,這個新標軍右軍裡有一支大約四百多騎的騎兵,這支騎兵在守城作戰裡沒啥用,所以一直也沒上場。
但是在突圍作戰裡卻是作用極大。
這些騎兵部隊提供了偵查,同時還一度和近衛軍騎兵團發生了交戰,儘管他們死傷不小,不過最終還是讓他們成功掩護了新標軍右軍的其他兵力突圍。
儘管逃掉了一千多新標軍右軍,楊嗣昌也是逃掉了,但是這並不影響楚軍在長沙戰役裡大獲全勝的結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