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兩個師,再安排一部分燧發槍給騎兵部隊裝備,嗯,基本就這樣了。
同樣這也意味著,至少在明年三月份之前,楚軍是不可能得到大規模裝備燧發槍的主力部隊參戰。
在這之前,楚軍依舊得依靠現有裝備火繩槍的主力部隊進行作戰。
包括至關重要的東進戰役。
至於為什麼不等到明年三月份,甚至六月份以後,再出動第二近衛師、第十師這種新式部隊參加東進戰役,以便把握更大一些。
第一個原因就是自信!
羅誌學也好,大楚帝國的軍方將領也好,對東進戰役都擁有極大的自信。
徐誌賢給羅誌學講述東進戰役籌備的時候,可謂是信心滿滿:“為了東進戰役,我們光是主力師就準備了六個之多,哪怕其中兩個都是新編尚不滿員的師,但是我們同樣有信心打過去。”
“偽明軍固然在九江部署了重兵,而且根據情報他們還在九江城頭上部署了至少二十門以上的紅夷火炮,其餘各類舊短袍數以百計,但是我們的炮兵部隊更強大!”
“參考楚南戰役中的臨湘戰役以及長沙戰役,偽明軍在守城作戰裡越發重視防炮工事以及火炮的運用,相應的,我們也進一步加強了火炮力量!”
“按照計劃,東進戰役發起的時候,我們將會在九江一線,至少會集結兩百門野戰炮,兩百門臼炮,一共四百門火炮。”
“其中至少包括三十門九斤野戰炮,五十門五斤野戰炮,七十二門四十八斤臼炮!”
“其餘為兩斤半野戰炮以及十八斤臼炮。”
“上述還僅僅是地麵部隊的火炮,還不包括協同參戰的海軍,戰役發起時,海軍的長江艦隊方麵也會配屬一定的火炮,並協助參戰。”
“此外,這一次我們還會調用更大的十四斤攻城重炮四門。”
“這四門十四斤攻城重炮,是漢天兵工廠首批製造的大口徑長管火炮,身管倍徑達到二十四倍,這四門原本預定配屬給海軍的新一代大型戰艦的,不過海軍那邊的大型戰艦還沒這麼快建成服役,同時九江戰事也需要這種大口徑攻城重炮,所以先挪用了這四門重炮,配屬野戰炮架後,用於攻城作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