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圍三厥一一邊設兵埋伏,這都是楚軍圍城戰裡的老套路了。
套路很老,但是卻很管用。
明軍突圍之前,也知道前方肯定會有埋伏,但是他們沒得選,隻能硬著頭皮從這缺口裡衝出去,要不然就真的全軍覆沒了。
而埋伏在東城門外的楚軍,就是楚軍裡的主力騎兵部隊第一騎兵旅以及第一近衛師下屬一旅。
剛逃出城的史可法所部,沒多久就遭到了該部楚軍的攔截……
明軍自然是擋不住,也沒勇氣抵抗。
雙方幾乎剛接觸呢,這都還沒正式打起來呢,各部明軍就自己先散掉各自突圍了。
還彆說,麵對漫山遍野的潰兵,楚軍戰鬥力再強悍一時半會的也抓不完,還真讓一些明軍順利衝過攔截逃亡。
隻是最後跟隨史可法成功抵達湖口的明軍已經不足三千人。
三萬五千多九江守軍,此時已十不存一!
抵達湖口的史可法剛下船,看著身後的浮橋,狠了狠心道:“拆橋吧!”
這是明軍之前自行搭建的浮橋,為的就是能夠讓九江和湖口方向的明軍能夠短時間內快速相互支援。
但是很悲劇的是,在楚軍進攻九江城的時候,湖口方向的明軍雖然一開始也派兵過來增援,但是遭到了第一騎兵旅和近衛師的打擊後,後續就沒膽量派兵過來增援了。
如今這道浮橋,倒是成為了史可法等人逃命的通道。
楚軍之前之所以沒有提前破壞,或者派遣重兵直接扼守浮橋一端,反而是故意放開浮橋通道,純粹是為了給九江城內的明軍一個希望,一個逃生的希望,免的他們因為後路被徹底斷掉後來一個徹底死守。
攻城戰的時候,適當的給敵人留一條逃生的通道,能夠有效的降低守軍死守的作戰意誌,進而降低強攻的難度。
隻是這種通道,擺明了也是一個陷井!
史可法率軍突圍的時候,大概有一萬多兵力跟著他一起突圍,但是在離開九江城沒多久就遭到了楚軍攔截。
最後分散突圍後,陸續抵達湖口的隻有區區三千人不到而已。
下令拆掉浮橋,免的被楚賊利用成功渡河然後登陸湖口後,史可法又下令湖口守軍緊急加固防線。
一邊又派人火速前往金陵城。
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