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促使吳三桂在原時空裡果斷投誠東擄,甘為東擄前驅的原因,和愛不愛國之類的沒啥關係。
更主要的還是遼東早已經藩鎮化,吳三桂這些明廷將領,已經變成了當地的藩鎮。
他們做事的出發點並不是說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身集團的利益。
一旦楚軍北上拿下幽州,覆滅了明廷之後,吳三桂這些人就會失去直接效忠的對象。
到時候,就要看楚軍和東擄誰出的價碼高以拉攏他們了。
而大楚帝國的價格,是絕對不可能有東擄那邊高的。
因為大楚帝國根本不可能給吳三桂這些人封王,更不可能讓他們繼續保留兵權和地盤。
大楚帝國能夠給的,頂多就是給他們一個高級將領的實職,再讓他們保留一部分私人財產而已。
其他的基本彆指望了。
大楚帝國連收買鄭芝龍,都隻開出了一個海軍少將的價格而已,吳三桂他們要封王,這是不可能的事。
嚴重一點來說,是會破壞大楚帝國的內部利益集團的團結,動搖大楚帝國的立國根基的。
大楚帝國前腳才說非皇子不封王,你後腳就來個異姓王,這不扯淡嘛。
然而東擄那邊肯定不會有什麼顧忌,彆說封王了,直接把大半個華夏直接劃給吳三桂都是一句話的事。
到了極端時刻,恐怕都要承諾扶持吳三桂當新朝皇帝了……
隻要吳三桂帶他們入關,那麼一切都好說。
拿彆人家的東西進行許諾,這對於東擄而言沒有絲毫的壓力。
基於北直隸以及遼東地區的特殊性以及複雜性,羅誌學是不準備在北伐戰役裡花費太多時間的。
必須儘可能的集中更多的主力部隊,集中更多的戰略物資,一口氣直接打到山海關去,杜絕東擄途徑山海關入關的可能性。
隻要封堵住了山海關,那麼東擄後續繞道蒙古突破長城殺進來都沒事,楚軍可不是明軍。
如果東擄敢繞道蒙古入關,楚軍就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關門打狗,保管東擄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