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一鼓作氣完成北伐戰役,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封堵山海關,不給東擄反應過來的時間,這對整個楚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不僅僅是對戰鬥力本身的要求,更多的還是對後勤供應的要求。
大軍在前麵一路狂奔,後麵的補給船隊、車隊也要一路狂奔以及時補充各種戰略物資。
並且這個難度會隨著北伐的持續進行,大軍越來越北上而變得越來越大。
補給難度,是會隨著補給距離而成倍增加的。
如果隻是單純在江北地區作戰的話,供應大概五六萬楚軍作戰,十萬民夫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跨過了黃河深入北直隸作戰,所用到的後勤力量將會成倍增加。
如果是一口氣殺到山海關去,這個數量還要再增加幾倍。
由此可見,後勤的難度之大。
為了順利保障北伐戰役的後勤供應,陸軍方麵已經開始大規模打造新式的四輪貨運馬車了。
眾多載重能夠達到一噸,用於普通道路的四輪馬車開始被批量製造出來,還有部分專門用於良好道路的重型四輪馬車也是被陸續打造出來,這種重型四輪馬車的載重量能夠達到一點五噸。
還有大批對道路適應性更好,哪怕是在野地裡也能勉強機動的雙輪馬車,更是批量生產的重中之重。
按照陸軍方麵的規劃,預計參加北伐戰役的所有部隊,其輜重部隊要一律騾馬化,配屬不同種類的四輪、雙輪馬車,一個師的輜重部隊所攜帶的物資,要能滿足全師半個月的口糧需求以及一場大規模戰役的彈藥需求。
這還隻是陸地運輸方麵的準備,實際上這一次北伐作戰的後勤運輸,陸地運輸隻是負責前線運輸以及非運河方向的運輸而已。
而真正的北伐物資補給生命線,則是長江-京杭大運河-黃河-淮河等眾多的河流。
利用這些河流、湖泊所組成的河運網絡,才會是大楚帝國整個北伐戰役裡的生命線。
為了順利完成龐大的河運規劃,大楚帝國後勤部方麵已經是委托海軍艦政司,設計了多種標準化的內河運輸船。
有用於長江乾線運輸的大型內河運輸艦,這些船隻載重量比較大。
此外還有會大量用於中小河流的中、小型運輸船。
穀剘
而這些船隻裡,為了方便裝運物資,也會進行分門彆類,比如專門裝運糧食的船隻,其船艙和專門運輸火炮的船隻,是有極大區彆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