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崇禎十年七月下旬,大楚帝國陸軍之第六師在第十八守備師的配合下,攻克福寧州之分水關、福安、寧德、大金所等戰略要地,其他各小城望風而降。
布防分水關等要地的鄭芝龍所部六千餘人,並福建地方衛所兵五千餘人,一共一萬兩千人或死或降,隻餘三千餘人逃亡福州府。
同月,暫編第十二混成旅在第十二守備師的配合下,攻克了福建建寧府之蕉嶺關、岑陽關、穀口關、分水關等多道關卡,隨即殺入建寧府腹地並攻克了崇安、建陽、建安等城池,隨即沿著閩江上遊支流一路南下,強行攻克了延平府之南平這個戰略要地。
隨後派遣一部守備軍配合在江西方麵的第十四守備師的配合下,兩麵夾擊邵武府,當地數千明軍不戰而降。
攻克南平後,楚軍第十二混成旅以及部分守備軍的主力順江而下,直撲福州府府城,同時也是福建省城閩縣而去。
在第十二混成旅南下福州的時候,之前明軍部署在北部防線,也就是在建寧府、邵武府、延平府三地的鄭芝龍所部、福建當地衛所兵總計萬餘人裡除了千人逃亡福州府外,戰死約千餘人外,大多投降或投誠,部分逃散。
經過上述兩個方向的戰鬥,鄭芝龍苦心經營的福建兩道防線已經被楚軍徹底攻克,並且還損失了總計至少兩萬人以上的兵力。
除了人員損失外,槍炮盔甲刀劍長矛等武器裝備損失也是極為慘重。
進入八月份後,楚軍進一步加大了對福建地區的地麵攻勢。
八月初六,在第六師和第十二混成旅的合力之下,強行攻克了福州城,全殲城內六千多守軍。
說是全殲其實也不太恰當,因為當地守軍並沒有進行頑抗,而是在突圍無望後乾脆利索的投降了,畢竟這六千多守軍裡,超過五千人都是從福寧州、延平府等地逃回來殘兵敗將。
其士氣極為低下,而且之前也是見識過了楚軍的猛烈攻勢,知道打也打不過,在逃又逃不了的情況下,很多人乾脆就投降了。
反正楚軍善待戰俘的事都傳遍了,投降了後也不用擔心性命,實力足夠還會被挑選進入守備軍裡呢。
大楚帝國了如今足足有二十幾個守備師的番號,這些守備師的兵員,可都是清一色的投誠、投降明軍裡挑選出來的。
在福建這邊也不會例外,大楚帝**政部派員把福寧州、福州府、建寧府、延平府、邵武府等地接受的降兵進行一番初步挑選後,就挑選出來了七千多人初步組建了第二十三守備師。
——
拿下福州城後,楚軍稍微休整了兩天,隨即繼續南下興華府,而興華府也沒能阻擋住楚軍幾天。
八月二十三日,楚軍第六師的先鋒部隊,已經是殺到了泉州府府城晉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