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千人,由宋祖舜麾下的副總兵黃庭浩統帥。
然而現在黃庭浩看著城外的大批楚軍,他卻是沒有半點守住高郵州的信心。
他可是和楚軍多番交手的老將了,之前宋祖舜在和州硬抗第四師猛攻數月之久的時候,他就是宋祖舜麾下的一個參將,帶著一個營的江北新標軍作戰。
那一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麾下的一個營六百多人打到最後,隻剩下了四百多人。
楚軍的炮火似乎永遠也不會停歇,尤其是楚軍發動總攻後的那幾天裡,炮火之猛烈,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楚軍的猛烈炮火中,他帶領的一個步兵營,其實也沒怎麼和楚軍進行近距離交戰,但是等到最後撤出和州的時候,他麾下的步兵營已經隻剩下四百多人了。
足足有兩百多人陸續死在了楚軍的交戰當中。
不過雖然他的步兵營死傷不小,但是卻也算表現出色,甚至也取得了一定的反殺楚軍的戰果,撤退過程裡表現也不錯,甚至兩次充當斷後部隊,打了一次小規模的反擊,伏擊了輕兵冒進的楚賊百餘守備軍,斬首數十級。
撤往揚州城後,宋祖舜很快舉薦他為副總兵,並讓他當了江北新標軍左軍統帥。
明廷諸多新標軍裡,其編製以及稱呼和官製,基本都出自楊嗣昌之前搞出來湖廣新標軍。
基層編製和楚軍差不多,都是隊、哨、營。
而營以上,他們沒有設團或旅,而是直接設軍,以若乾個步兵搭配炮營、輜重營、騎營,組成一支在兵力上大概三四千人的軍。
類似大楚帝國裡混成團、混成旅。
此外他們雖然沒有團級部隊,也不設團長,但是他們在軍統帥之下,往往會由兩個參將、遊擊之類的將領,由這兩個將領分彆統帥兩三個步兵營戰鬥。
其實這也是楚軍裡的團級編製了,隻不過明廷的新標軍並沒有固定下來而已。
而這,其實也是明廷方麵的新標軍將領們,為了掌控兵權所采取的一個措施,不願意設立固定編製的團級部隊,來分走軍統帥的兵權。
因此明廷裡的新標軍,其最大固定編製就是類似楚軍混成旅裡的軍了,在往上的話,就是屬於類似行政編製的江北新標軍、兩廣新標軍這種番號了。
而各地方新標軍兵力和戰鬥力也不相同,兩廣新標軍多的時候兩萬多人呢,而很多督撫手底下的新標軍隻有幾千人而已,裝備就更不用說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