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同行們的各種三磅團屬炮以及六磅,九磅,十二磅的野戰炮,對於這種防禦體係基本沒卵用,而且打了老半天興許連一個守軍的人影都沒見著……
但是你以為守軍都已經完蛋的時候衝上去,人家守軍立馬掏出各種亂七八糟的火炮躲在壕溝堡壘裡進行反擊了。
但是,一味的被動防守可是擋不住楚軍的猛攻的。
畢竟羅誌學又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可沒有被這個時代裡的各種習以為常的觀念給束縛住。
比如當其他人還在推崇著實心炮彈的強大動能威力時,羅誌學的目光卻始終瞄準在了榴彈上。
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榴彈研究組,已經足足有一百多個研究人員,他們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著該如何讓長身管火炮發射榴彈。
而該項目組是羅誌學親自抽調研究人員成立的,各種經費充分保障,可謂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他們要做的就是搞出來一種能夠讓長身管火炮也能使用的榴彈。
如今榴彈研究組那邊已經有了初步眉目了,他們搞出來了新的點火思路。
現在的榴彈發射的時候,是需要炮手直接在炮彈的火繩上點火,但是現在,他們琢磨著如何利用火炮發射時所產生的高溫來點燃引火繩……
這樣就可以避免一個如今楚軍裡的臼炮部隊非常大的困擾和麻煩,那就是因為因為采用火繩引信,每一次把炮彈打出去之前都要炮手先點燃火繩……這一步驟是非常危險的,楚軍裡經常有臼炮炮手因為操作失誤而導致的炸膛等事故,由此產生的死傷可不是個小數目……
所以如今榴彈研究組的思路就是,既然炮手提前點燃太危險,那麼就改用發射藥產生的高溫來點燃引火繩,這樣就避免了提前炸膛,炮彈剛出膛直接爆炸等各種風險。
隻是這樣一來,采用舊式外露引火繩作為引信也不太行,還得找一種更加靠譜引信,最近他們正在搞木製引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總體來說,榴彈各方麵的研究的還算順利,不過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什麼前例可以參考,哪怕大方向已經有了,但是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反複的雕琢。
至少江北戰役時期,羅誌學是看不到新式榴彈生產並服役了。
——
堅定不移的推動榴彈的發展,這是羅誌學利用個人的先知所采取的方向,在羅誌學看來,任何抵抗在絕對的爆炸麵前,那都是渣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