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祖大壽自然不會說,楚賊的炮擊其實沒多猛烈,至少遠遠不如楚賊在天津會戰裡打出來的炮彈那麼猛烈,山海關的失守,更多的還是因為楚賊裡的披甲戰兵不要命一樣持續突擊……
這,才是山海關失守的最關鍵因素。
不過這些東西,就沒必要給這些東擄人說了,他祖大壽雖然暫時對東擄人表示了臣服,甚至行跪拜之禮了。
但是如果有機會的話,祖大壽也不介意,甚至很樂意坑東擄人一把,以儘可能的削弱東擄人的實力。
這樣等入關後,黃河為界分治才會成為現實!
否則以如今雙方實力差距過大的情況下,他拿什麼確保黃河為界分治的順利實施?
人家東擄又不是傻子!
皇太極聽罷道:“真有百餘紅衣大炮?”
不等祖大壽回答,他就繼續自言自語道:“早有耳聞楚賊善造槍炮,軍伍之中多備槍炮,如此看來,楚賊槍炮之多怕是比傳聞的還要更多啊!”
“不過四五萬兵力,就配屬紅衣大炮上百尊,嘖嘖,這可比我們多多了!”
皇太極此番出征,帶的火炮也不少,足足有八十多門的火炮!
但是這六十多門的火炮和楚軍的一百多門比起來,似乎也沒什麼數量優勢。
東擄人其實也是非常重視火炮的,早年是依靠繳獲明軍的火炮以及自行製造一些老舊火炮使用。
後來逐步搜集工匠打造紅夷大炮,並且把這些紅夷大炮安裝了輕便的雙輪炮架拉上戰場進行野戰使用。
前兩年入關作戰的時候,東擄一部遭遇了洪承疇所部秦軍。
當時的洪承疇所部秦軍,已經效仿楚賊配屬了不少的兩斤半野戰炮,於是乎,該部東擄軍就遭到了迎頭痛擊。
回到遼東後的東擄人集思廣益,並且廣泛打聽搜集情報,最後知道了在楚賊和明軍的交戰裡,廣泛使用了一種輕便的紅衣小炮。
楚賊的這種雙輪小炮,稱之為野戰炮,炮管要比傳統的同口徑紅夷大炮短一些,如此看似威力也小了一些,但是重量卻是大幅度減輕了,這機動性也就相應提高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