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楚軍裡的新的九斤輕型榴彈炮,相對於以往的輕型短管火炮而言,這種火炮擁有彎曲的彈道,可以打擊城牆、壕溝等掩體後方的敵軍。
而且精度也更高,射速更快!
因為是采用新式榴彈,在射速上可比原來的短管散彈炮、臼炮強得多,基本上可以和野戰炮達到同樣的射速。
再加上重量輕,機動便利等優勢,使得這種九斤野戰炮在夏天被研發成功後,就被楚軍確定,用來取代以往的兩斤、三斤輕型短管散彈炮,作為營團級步兵支援火力使用。
嗯,這玩意之所以研發的這麼快,其實這東西純粹就是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的縮小版本,研發人員直接來了個等比例縮小!
較真說起來,其實楚軍裡的榴彈炮也沒啥技術含量!
楚軍的各種新式的所謂榴彈炮,製造工藝其實不難,從工藝上來說,其實都還停留在紅夷大炮的時代,頂多就是加工精度更高一些。
但是吧,精度差一些也不是不能用。
所以,但凡能夠造楚軍這種野戰炮的作坊基本都能搞出來楚軍的榴彈炮。
西明也好,東擄也好,他們如果想要搞,其實他們都可以搞出來。
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采用新式引信的新式榴炮彈,準確的說是新式木製管狀引信以及彈殼預製破片工藝,這兩個才是真正有技術的東西。
其他的,包括木製彈托在內,在工藝上都不存在什麼難題,就一木頭托子,你能說有啥難度……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隨便找個木匠都能夠給你搗鼓一大堆出來啊。
但是彈殼預製破片,這東西可就不好搞了,熟練工匠手工搞幾個沒問題,但是你想要成批量生產,那麼就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作為基礎了。
而木製引信聽起來似乎就是個木頭管子,但實際上更難搞。
其內部結構比較複雜,對加工精度以及標準化有著比較高的要求,比如裡頭的排氣孔,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不防水,下雨天不能用,炮彈入水後也不會爆炸。
但是如果太小了就給你直接給堵住了也不會爆炸。
還有緊密用的螺紋,彆看隻是個螺紋,但是你想要手工進行批量加工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然後你還得給彈殼也來一個搭配的彈體內部的螺紋,那玩意可是鐵的……可不是那麼好加工的。
同時還得高度標準化,不能說弄來一堆引信後,臨戰了發現引信裝不進去那就搞笑了。
最後,就連木材的選擇以及加工也是很有講究的,得用硬木,木材密度不能太小,還要經過耐火處理,增加抗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