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半島三分_老子就是要當皇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五百六十二章 半島三分

第五百六十二章 半島三分(1 / 2)

承順七年十二月的最後幾天裡,大楚帝國舉行了一場的禦前會議,九名禦書房參務大臣全都參與。

會議的主題非常簡單,那就是商討高麗半島的處置問題,順帶也會商討李氏君臣的處置。

和往常的禦前會議一樣,羅誌學高坐在龍椅上,除了會議開始的時候說了兩句場麵話後,就是開始了閉目養神……任由臣子們自行討論。

會議的最開始,就是商討是否要把高麗半島直接納入帝國統治範圍,還是說不直接統治,依舊和過去一樣隻是把高麗半島當成一個藩屬國。

關於這一點,眾人還是有一些顧慮的,主要是考慮到高麗半島麵積也不算小,半島內的民眾也是數以百萬計,而這些人的語言風俗和中原漢民大有不同,直接統治起來比較麻煩。

雖然高麗半島長期受到儒家文化輻射,其中上層民眾普遍學習漢字,基本上是個朝鮮士子都能寫、看漢字,但是基本上都不會說漢話……或者說,其實也能說,隻是發音不一樣……高麗人念漢字的發音,和漢語發音差彆極大。

彆說高麗人了,就算是中原地區裡的不同地區的漢語發言,差彆也很大,要不然也不會有專門的官話了。

曆朝曆代的官話非常重要,有了統一的語言以及文字,才讓華夏文明延續數千年而不斷,而這個官話在曆朝曆代裡雖然一直在變化,但是依舊有著非常清晰的脈絡。

這種變化並不是舊話被直接廢除,直接引用新話,而是在舊話的基礎上不斷的演變……怎麼說呢,今天的普通話是從三四千年前的中原洛陽一帶的話演變來的。

華夏早期幾千年,夏商周時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都是在中原地區,準確的說是洛陽一帶,這個時期形成了通用的雅音。

後來曆朝曆代的官話,普遍都是以中原洛陽音,或是洛陽音融合其他土話演變而來的。

唐朝時期采用的是洛陽音為官話,晉代時期南遷,洛陽音融合了金陵土話,形成了新的金陵官話。

宋朝,在北宋時期和唐朝一樣采用洛陽音,南宋雖然南遷,不過大體上也沿用了洛陽音。

元朝除了蒙古語外,通用語則是采用洛陽音為基礎,融合了一部分幽州地區的土話,形成了所謂的北平音。

明朝時期的官話,則是所謂的南京官話,這個南京官話其實也是中原洛陽音為基礎,融合了部分金陵土話的新官話。

朱棣北遷後,南京官話進入北平,又融入了部分元代時期的通用語,即北平音的聲調,然後在明王朝裡形成了聲調有所變化的南京官話。

雖然都稱之為南京官話,但實際上明王朝早期和中後期的南京官話是有著細微的差彆的,這種差彆也不是人為的,而是長期的語言融合演變的。

等到大楚帝國,禮教部以明王朝官話為基礎,仔細專研了諸多古書,製定了新的大楚正音,稱之為金陵官話……隻是吧,雖然禮教部自詡自己搞出來的金陵官話是延續上古時期的雅音,但實際上還是明王朝的中後期南京官話……

畢竟官話這種東西,要的不是什麼嚴禁不嚴謹,也不是是否和上古時期的雅音一樣,而是要普及……你說的話彆人能聽懂,這才是官話……

所以,大楚帝國的金陵官話,其實也是明王朝的官話……兩者之間沒啥變化。

但是在偌大的華夏地區裡,使用官話的人其實不多的,通常來說隻有讀書人,闖南走北的商人才會說官話,絕大部分普通人說的還是當地的土話。

彆說在交流蔽塞的古代了,就算是在後世二十一世紀裡,不會說普通話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依舊數以千萬計。

會說普通話,但是日常依舊以當地土話進行交流的人更是數以億計。

大楚帝國裡,絕大部分民眾日常說話,其實都是當地土話,隻有讀書人會從小學習官話……畢竟不懂官話可沒辦法做官。

麵聖的時候,你嘰裡呱啦說一堆鳥語,人家皇帝難不成還要給你配個翻譯啊!

而高麗半島地區裡,當地讀書人能看,能寫漢字,甚至他們的官方文字也是漢字,但是吧……讀音不一樣。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高麗半島的讀書人的漢語讀音,也是當地的漢語土話。

而語言不通,將會是一個比較大的麻煩,直接設立統治的話,中原派過去的官員隻會說官話,卻是不會說當地的漢語土話……而當地的人能看能寫,但是不會說金陵官話。

兩者之間的交流,恐怕也隻能通過文字了。

嗯,以前明王朝乃至東擄人和李氏王朝之間的交流就這樣,要麼是通過翻譯,要麼是直接筆談……

大多時候為了省事,都是直接筆談的!

但是很顯然,光靠筆談是不能統治偌大一個半島的。

針對這個問題,禮教部尚書,參務大臣宋章則是道:“語言不通問題不算大,不管在中原還是在半島上,都是存在著不少的通譯,把這些人找出來,然後授予中低級官職,作為承上啟下的橋梁可以解決初步的麻煩。此外針對原來李氏的中高級官員進行排查,適當錄取懂官話的人員入仕為中級官員。”



最新小说: 夫君慘死後,我卷成三界白月光 千秋之改 穿書反派的逆襲 S級治愈力惡雌!全星際瘋狂覬覦 總裁重生複仇從零開始 七零:我在東北靠種菜帶飛全家 月老實習生今天又在寫bug 逆時瞳 陳勝大澤鄉傳奇 紅樓:榮國府姨娘致富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