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一旦要在西北方向開戰,那麼消耗將會極為恐怖。
想要把各種後勤物資一路運輸到嘉峪關前線去,耗費可是極大的,而且一旦開戰的話,那麼還要深入西域,戰線繼續向前延伸數百公裡甚至是上千公裡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後勤供應的難度太大,不是前線部隊能夠自行解決的,得需要整個帝國在後頭支持才能夠搞得定。
除了這些困難外,更重要的是前線部隊也沒有宣戰權……
如果是準格爾主動打過來,那麼不用說,前線部隊肯定是開乾了。
但是準格爾方麵也沒有主動進攻嘉峪關的楚軍,而葉爾羌汗國雖然名義上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但是誰都知道,這隻是名義上,雙方的關係更多的還是一種合作關係,大楚帝國給葉爾羌汗國各種物資支持,葉爾羌汗國在前麵擋住準格爾。
如今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要打,前線還真的拿不定注意,需要金陵方麵做出決定。
也不用擔心時間太久來不及之類的……反正葉爾羌汗國已經完蛋了,現在過去也救不回來。
此外準格爾就在前頭又不會飛了……早幾個月遲幾個月打都沒啥區彆。
羅誌學接到了準格爾突襲葉爾羌汗國,一舉滅掉葉爾羌汗國的消息後,沒有猶豫,直接就召開了擴大參務會議,在京的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們儘數參與。
《最初進化》/a
主要就是通報西域情況,並聽取初步的意見。
大楚帝國自然不可能隻在一次的擴大會議裡就做出抉擇,軍國大事,沒有這麼輕易的。
更何況,擴大會議裡很多人也就是來聽一聽,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以便後續更好的配合工作。
而真正做出決策的還是少數的參務大臣們。
更準確的說是羅誌學!
次日的禦前參務會議裡,帝國的這些少數核心高層才是真正討論了西域方向的事務,從打或不打兩方麵都進行了分析。
打,要打自然是簡單的,一道命令下去就行了,問題在於後續的後勤以及維持後勤所帶來的財政壓力,而這些財政壓力是否會影響到國內的建設。
不打,自然是省錢了,但是是否會導致準格爾方麵野心再一次膨脹,進而生出不該有的野心,同時讓準格爾長期占據葉爾羌汗國的地盤後,他們肯定會利用這些地盤上的資源和人口進一步擴大優勢,到時候這種擴大後的優勢是否會給帝國帶來更大的壓力,進而威脅到帝國邊疆的安全。
這些都是涉及到了帝國大方向的關鍵問題,可不是說簡單說兩句打不打就能解決了。
對這些,都是需要詳細的分析並論證的。
倒是陸軍那邊態度明確,堅決打……理由巴拉巴拉一大堆……但是你都不用仔細聽陸軍的任何理由,隻抓住一點就行了:人家陸軍要打,那是因為西進是陸軍的利益所在。
說的不好聽,如果不西進,帝國陸軍存在的價值就能直接少一大半,過去幾年裡,帝國陸軍一直都鼓吹著西域威脅論,準格爾是威脅,俄羅斯是威脅,尼瑪連更西邊,隔著準格爾的哈薩克斯坦還是威脅……感情西域的全都是敵人,對帝國都虎視眈眈。
說完威脅,又說什麼西域萬裡疆域,物產豐富雲雲,拿下來肯定對帝國有極大好處等等。
總之就是各種鼓動帝國打西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