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二十年裡,對於大楚帝國而言最大是事情就是黃河順利人工改道了,相對比之下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
畢竟其他事情的影響力都很難和黃河人工改道相提並論。
黃河順利改道,直接能夠讓數省民眾受益,造福最少數千萬民眾。
飽受洪澇影響的河南,安廬,江北三省將會大大減少洪澇的影響,當地的糧食產量必然會大幅度提升。
同時山東地區也因為黃河之水的注入,並且提前構築的大量人工河道,灌既水渠,並且聯通了原有的水網,能夠讓當地的水資源更加充沛,以提升當地的糧食產量,增加內河航運能力。
多方麵所造成的積極影響,是前所未有的,而這對於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大楚帝國而言,無疑是再一次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得以讓帝國繼續邁著大步伐跑步前進。
這事熱鬨了許久,一直到了十月份進入深秋時期才逐步平息了下來,羅誌學也是把視線從北方地區離開,轉向了南方地區。
不是本土南方諸省,而是南洋地區。
本土南方諸省現在好好的,工業經濟發展的極好,農業上也算是風調雨順,沒啥大事。
讓羅誌學注意的是南方地區的事務。
廣東巡撫在十月份的時候送來回來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說是安南北方地區,即安南王國鄭氏控製區裡近日連接爆發了反楚事件。
當地土著衝擊了帝國商人的多處商館,並進行了打砸搶,造成了十多名帝國子民的傷亡,鄭氏雖然表態會加強力度鎮壓,並逮捕暴民給帝國一個交代。
但是月餘過去後,鄭氏非但沒能逮捕暴民給帝國一個交代,反而是遲遲沒能鎮壓下來暴亂,甚至連前去圍剿的安南鄭家軍隊都是發生了兵變。
短短月餘時間,當地叛軍就擴充到三四萬人規模,並且還蔓延到了安南的中部甚至南部區域。
幾個月來,安南的南北兩朝地區都是陸續爆發叛亂,叛軍一股接著一股出現!
安南局勢發動如此動蕩,並且當地叛軍還保有非常強烈的反楚態度,這自然是引起了大楚帝國方麵的高度關注。
而距離最***日裡負責安南部分事務,也直轄管理安南廣寧縣殖民地的廣東巡撫察覺到不對勁後,第一時間就向金陵方麵進行了報告。
實際上,廣東巡撫方麵也已經請求了軍方給予配合,加大在廣寧縣、金蘭灣的駐軍,同時派遣了部分兵力前往升龍租界以及其他安南各地租界保護當地僑民以及外交人員。
至於後續具體怎麼處理這事,廣東巡撫方麵的態度很堅決,要給予他們堅決的打擊,此外也建議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拿下安南地區,全麵掌控安南。
不過這種事,等於直接和藩屬國開戰,廣東巡撫方麵自然無權自行決定,隻能是報告給金陵方麵。
畢竟安南地區,如今實際上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經過正兒八經冊封的那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國冊封的‘安南國王’,可不是鄭氏或阮氏,而是如今安南南北地區名義上的君主,即後黎朝黎維祺\。
不過如今的安南王國實際上和華夏早期的周末時期一樣,其黎朝君主早就沒有了實際權力,隻是一個被鄭氏挾裹的傀儡而已。
\不過,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一些大義名分還是需要說明的。
\安南王國,乃是大楚帝國的正式藩屬國,並且經過大楚帝國這麼多年的滲透控製,其北方地區更是差不多變成大楚帝國的傀儡國了。
大楚帝國在安南王國地區裡,擁有軍事通行權,關稅管轄權,全麵開放市場,法外治權等一係列權力,同時其廣寧地區、金蘭灣兩個地方都被直接割讓給了大楚帝國。
然後大楚帝國其首都升龍、其他幾個沿海港口裡都擁有數量不等的租界地,以方便商貿往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楚帝國對安南地區的控製,至少從官方層麵上來說是非常強的。
鄭氏家主也好,阮家也好,過去十幾年來,一直也是恭順無比,天天抱著大楚帝國的大腿喊爸爸爭寵。
這樣情況下,要是因為當地出現一些叛軍,暴民,然後就把怒火灑在鄭氏、阮氏身上,甚至出兵直接把鄭氏、阮氏給滅了,然後直接把這些地方劃拉進自家地盤裡。
這搞得不好,會讓很多藩屬國心懷恐懼的。
畢竟如今大楚帝國的藩屬國可不止一個,如今整個南洋半島,包括安南、緬甸、暹羅、柬埔寨,亞齊王國等諸多土著王國,可都是清一色的大楚帝國藩屬國。
隻是大楚帝國對他們的滲透程度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