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過去十幾年裡,大楚帝國和莫臥兒帝國之間的關係還不錯,莫臥兒帝國向大楚帝國出口了大量的棉花,而大楚帝國也是向他們供應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雙方的貿易規模還是挺大的。
當然,這隻是暫時的,等到大楚帝國徹底控製了印度半島的對外貿易,那麼必然就會逐步加大在印度半島地區的殖民地麵積,最終通過分化拉攏、戰爭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對印度半島地區進行最終的征服。
整體步調類似於當初對扶桑地區的處理。
當初大楚帝國也是先把荷蘭人乾掉,獨占了扶桑的對外貿易後,這才逐步對扶桑進行滲透,控製,最終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把扶桑徹底變成傀儡國以及工業商品傾銷地。
如今扶桑可是大楚帝國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七大武器公司聯合組成的扶桑武器貿易公司,每年都向扶桑地區的眾多大名們出口大量的武器裝備。
上到滑膛炮和火繩槍,下到腰刀長矛乃至軍服帳篷等其他亂七八糟的軍需物資。
最近幾年扶桑裡的很多大名們都是玩命的撈錢,然後找大楚帝國進口武器裝備,緊接著對周邊的敵對大名發動戰爭,至於德川幕府,自從被大楚帝國的遠征軍一仗乾趴下後,其主力軍隊被殲滅,加上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早已經是沒有了實力也失去了威望和人心。
如此德川幕府彆說控製局勢了,不讓手底下的大名門打來打去了,它們自己都得自顧不暇,正在舔傷口,找大楚帝國進口武器組建新的軍隊,要不然德川家族就要完蛋了。
針對扶桑地區的處理方式,大楚帝國高層還是非常滿意的,這既然獲得了一個傀儡國,又獲得了一個工業產品傾銷地,而且這些大名們還每一天都在打仗,導致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生意大賺特賺。
所以最近這些年,又把這一套模式陸續在其他地區進行複製,比如在爪哇島中東部地區,比如在婆羅洲、呂宋群島乃至南洋半島的其他地方。
隨著大楚帝國的武器商人們不斷的進入這些地方,這些地方隨後往往也會爆發戰爭。
而在未來的印度半島地區裡,大楚帝國也是準備這麼做。
畢竟印度半島上的土著人口有上億人呢,直接吞並是不靠譜的,隻能是玩殖民地,把他們當成工業原料供應地以及工業商品傾銷地。
至於說大楚帝國對他們傾銷了海量的武器裝備後,他們自己打仗什麼的,這和大楚帝國無關。
在絕大部分時候,大楚帝國的對外政策還是比較柔和的,隻要你不影響我做生意,那麼就很少會去直接乾涉土著國家的內部情況。
畢竟誰當土著國王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都沒什麼區彆。
不過想要把印度半島徹底變成大楚帝國的開放市場,那些歐洲殖民者就得先趕跑了。
為此,大楚帝**方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準備在這個春天了,陸續往印度地區增兵到五萬人以上,其中一部分兵力會從南洋各地裡抽調,還有一部分則是直接從本土抽調過去。
從本土增援過去的部隊,就是第七十二師,這是一個常備乙等師,原駐防在廣東,具備一定的登陸作戰經驗,也比較適應熱帶作戰。
因為這一點數年前被敲定為新一批的海外駐防部隊,開始加強航海運輸、兩棲作戰,叢林作戰等項目的訓練。
如今被作為增援印度地區的首批部隊集中在香港海軍基地,準備在這裡乘坐運輸艦前往印度。
而隨同第七十二師一起出發的,還有近衛軍暫編第二混成團五千餘人。
對外征戰的時候,近衛軍派遣規模不等的兵力組成混成部隊參戰,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傳統了,主要是為了讓長期駐防在京畿一帶的近衛軍通過輪換參戰的方式獲得戰爭經驗,同時也是為解決近衛軍將士們的資曆問題。
這沒有資曆,怎麼晉升啊!
第七十二師以及近衛軍暫編第二混成團,一共兩萬人出頭的兵力,就是這一次大楚帝國首批派往印度方向的增援部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