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七百三十六章金陵賞賜等印度遠征軍的一係列獲勝消息,尤其是占領英國在印度半島的最後一個殖民據點,同樣也是所有歐洲殖民者在印度半島的最後一個殖民據點蘇拉特的消息傳到本土的時候。
那已經是承順二十七年春天的事了。
這年頭海外的消息傳遞,因為漫長距離的緣故,動不動就一兩個月甚至更久是非常普遍的事。
這一次的捷報,是從印度西北部港口城市蘇拉特出發,先抵達了錫蘭島科倫坡後,再橫跨印度洋進入馬六甲海峽,經過新加坡進行經停補給後,再向北進入南海抵達廣州經停補給,再北上鬆江府抵達吳淞口,再換乘郵遞司的蒸汽動力的機帆內河通訊快船,最終抵達金陵城。
全程足足有一萬多公裡!
哪怕是采用最新式的海軍機帆動力的飛箭式通訊快船,日夜不停的航行,甚至不在沿途港口進行補給,那麼都要跑上將近二十天。
而實際航行過程裡,因為需要經停沿途的部分大港口,接受或交付其他地方的通訊文件,因此實際花費時間還要更多一些。
畢竟海軍也不可能為了傳送一封普通的捷報,就特地安排一艘船隻專門送信不是……除非緊急情況下,不然的話,海軍的的通訊船隻都是需要經過沿途的幾個主要大港口收發各類官方文件的。
然而即便如此,在一個月內就把消息從蘇拉特傳遞回本土,這也是其他類型的船隻所不能做到的了。
甚至可以說,海軍通訊快船的航速,已經達到了現代工業之前風帆船隻航速的極限。
海軍的最新式機帆飛箭式通訊快船,即東江級通訊艦,其首艦太平洋號在多次橫跨太平洋往來北美的時候,其最大的航行紀律是平均航速十七節。
注意,這是平均航速,這也意味著在順風順水的航線裡通訊快船的航速還要更快,最快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二十多節。
海軍的東江級最新式通訊快船,幾乎達到了這個時代船隻航速的巔峰水準,不管是風帆還是蒸汽輪船而言都是如此。
同時采用蒸汽機輔助動力,大大節約了進出港口的時間,並且在無風的時候依舊讓船隻保持一定的航速航行相當長一段距離。
海軍的通訊快船,嗯,還得算上郵遞司的速郵快船……這兩者其實都是同一個同一類型的競速機帆船。
這種飛箭式機帆快船,不客氣的說代表了當代船隻的最大航速,甭管是純風帆還是蒸汽船隻又或者是機帆船隻都如此……因為這種船它就是為速度而生的。
隻不過這種機帆快船,除了航速外,那真的是一無是處了……比如對當代船隻而言非常重要的載貨量,這東西根本沒有載貨量可言!
畢竟這玩意隻是用來運輸文件的,頂多就是附帶運輸一些官方的小件物品。
其船隻噸位基本都是給了船體以及蒸汽機了,剩下的噸位則是用來裝載煤炭以及各種生活物資澹水等。
所以這玩意基本沒辦法用來大規模運輸人員或者貨物。
此外這種機帆快船的適航性也是特彆顛簸……
畢竟這破玩意為了航速,普遍噸位都不大,隻有幾百噸,而且長寬比很誇張,船體非常的修長……
這意味著在海上航行的時候,會非常的顛簸。
普通乘客如果乘坐這種機帆快船,不用幾分鐘就能夠把膽汁都給你顛出來。
甚至哪怕是一些老水手在這種機帆船隻上,長時間航行那也是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