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地方,你想聞還聞不著呢。
哪怕是如今受到大楚帝國極大政策扶持,定位為江北乃至中原地區工業中心的徐州,空氣裡也沒這麼濃鬱,如此純的煤焦味。
大楚帝國裡,不知道多少地方的一把手官員們,做夢都想著自己的轄區裡出現這種煤焦味呢。
因為,這種煤焦味的背後,代表的是大量的工廠,大量的就業人群,大量的服務行業,這些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城市!
你要是能夠在任上搞出來這麼一個工業城市,後續升官就會跟做火箭一樣,若乾年後進入禦書房都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他們很難做得到!
想要發展工商業,想要發展民生經濟,也是需要看地方自身的交通條件已經資源條件的。
其他的先不說,光是一個交通就能夠把絕大部分地方給排斥掉了。
再過來你還得有充足的資源啊,最好是能夠有煤炭和鐵礦,因為有了這兩玩意,才能夠煉鋼,有了鋼鐵就能夠就近發展各類機械產業。
鋼鐵是工業的上遊行業,而煤鐵礦產則是工業的源頭!
但是礦產這東西,純粹是老天爺賞飯吃,有沒有自己說了不算,沒有礦產資源怎麼辦?
那隻能是想其他辦法了,利用其他的優勢搞其他行業了。
比如王圖在河源府裡就利用當地的大山獨特氣候優勢,搞茶葉種植以及加工,黃豆種植以及腐竹加工還有其他各種經濟農作物的種植和加工,糧食種植和加工,依托經濟農作物產業,初步發展出來了有限的加工業。
有了這個基礎後,人家王圖已經是圍繞著經濟農作物種植以及加工產業,開始引入扶持其他產業了。
比如小型機械設備,日用五金,小規模的造船,航運,日用化工乃至很常見的紡織業。
這年頭紡織業入門門檻很低,而且也挺賺錢的,並且還是勞動密集產業,又能自產自銷,因此很受地方官府以及民間資本的歡迎。
大楚帝國裡固然有蘇秦紡織公司、漢天紡織公司這種紡織行業的龐然大物,但即便是這兩家超級紡織企業,其做占據的紡織市場份額也不會超過十個百分點。
在這兩大紡織企業之外,是無數的各種紡織企業,從紡紗到織布,再到印染,成衣等等,規模有大有小,同時數量幾乎遍布大楚帝國的每一個城市。
隨便拉出來一個府,裡頭可能都有一家紡織廠,隻是規模有大有小而已。
哪怕是河源府這個粵北山區的窮地方,之前都有十幾家紡織工廠或作坊,有著完善的紡紗、織布、印染產業鏈,隻是規模都很小,說是工廠呢,更不如說是作坊。
王圖在河源當地搞紡織業,其實也不想要搞的多麼好,隻是紡織業這東西吧,門檻低,搞起來也容易,而且在本地自產自銷的話也是很靠譜的。
蘇秦紡織公司那些大企業們,他們的市場份額大部分基本都是在大城市裡所獲得,在中小城市裡,他們一直都沒什麼優勢的……
除非你直接跑過去開工廠,要不然你就不可能在乾的過當地的那些中小紡織企業。
因為很多地方官府為了扶持自家地盤上的紡織企業,往往會大幅度免稅、官方采購、以及給予各種便利……說白了就是搞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地紡織企業,繼而保護就業,拉動其他產業發展。
因此那些大型紡織企業的產品,從來都不是各地中小市場的主流,各地紡織市場的主流,一直都是當地的那些中小紡織企業。
王圖所在的河源府也不例外!
蘇秦紡織公司和漢天紡織公司他們強就強在,能夠依靠成本以及質量優勢占據大城市的一部分市場份額,同時少量交通比較便利的中小城市的份額。
看似在每個地方都不多,但是人家地方多啊,這裡一點,那裡以點,然後彙總起來就非常恐怖了。
這一點,在天津也不例外,天津府的龐大紡織市場裡,細說棉紗市場的話。
蘇秦紡織公司撐死了也就占據了百分之十三左右,漢天紡織公司還要更少一些,估計也就七八個百分點。
但是天津當地的利達紡織公司,卻是占據看百分之二十六左右的市場份額。
天津利達紡織公司的市場份額,吊打了國內紡織企業龍頭以及老二,比他們加起來還要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