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觀政禦書房為了解決西南地區的非法移民問題,同時也是為了徹底解決南洋半島地區問題,把整個南洋半島吞並,讓整個南洋半島地區成為大楚帝國的後花園。
大楚帝國高層在承順三十三年的十月份舉行了一次禦前戰略會議。
和以往的禦前會議裡不太一樣的是,這一次的禦前會議裡除了一票大臣和羅誌學外,還有一個人出席。
那就是大楚帝國太子羅戠。
儘管在多年前,羅誌學實際上就已經安排太子羅戠觀政,學習如何處理各種事務,不過一直都是在各部門裡基層裡打轉。
這些年,基本上每間隔一段時間羅誌學都會安排太子到一個部門裡進行觀政學習,除了觀察學習外,也會通過背後遙控的方式,具體負責處理一些事務,但是並不會站在前台。
這些年來,太子基本上把京畿各部門都輪轉了個遍,甚至就連宮務廳這種專門負責皇室內務的機構都讓太子去觀政學習,讓他了解皇室內部是如何運轉的。
同時也讓他到了應天府府尹衙門裡學習,了解地方治理是如何進行的。
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羅誌學估摸著太子也應該對帝國這家龐大的機器如何運轉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所以開始著手培養太子更加高層的大局觀,事務處理能力。
這才有了太子羅戠今天出現在禦書房的情況。
羅誌學準備正式宣布,讓太子進入禦書房觀政學習。
而一票大臣們開始是微微驚訝,但是一個個都是人老成精的老政客了,很快就收拾了表情,很多人甚至隻是眼神稍微有些異樣,連麵部表情都沒變呢!
而這事,其實他們稍微一想也都能明白這是羅誌學對太子的下一步安排。
羅誌學對太子的培養又不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
實際上他對太子的培養都是公開的,中低層的官員們以及民眾們興許不知道,但是帝國的高級官員們基本都知道。
而這些年太子觀政學習的經曆,也讓帝國高層官員對太子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不過這種了解也比較表麵就是了……畢竟太子在外界的時候,大部分時間裡也是隻聽不說,遙控處理各種事務的時候,其實背後也有著一整個東宮的幕僚團隊出謀劃策。
臣子們頂多通過太子對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了解到太子在一些政策上的傾向,但是你要說對太子的性格有什麼了解,這就比較難了。
身為帝國太子的羅戠和這些大臣們直接接觸的時間是不多的,而一個人的性格你隻聽彆人說,去形容其實很難有準確的判斷。
尤其是太子羅戠這樣,從小就被當成儲君培養,小屁孩的時候都知道該如何隱藏自己的情緒,十幾歲的時候就熟悉政壇運轉的人。
你以為他隻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實際上人家太子十幾歲開始就開始接觸各種政務,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各種政治操作!
說起在帝國頂級政壇裡廝混的經驗,很多入閣時間不久的閣臣,還不如太子有經驗呢。
如此培養出來的太子,妥妥的就是頂級精英……可不是什麼傳統王朝裡屁事不懂,要麼性格變態,要麼隻會念仁義道德,要麼是何不食肉糜的太子。
這樣的太子,其實你很難通過表麵的接觸,深入的了解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怎麼說呢,如今的太子對於外界的大臣而言,還是有些神秘的,哪怕是帝國頂級的閣臣們,對太子羅戠也談不上有多麼深入的了解。
隻不過有基本的了解也就夠了。
至少在以往太子在各部觀政學習的階段裡,整體表現還是一副謙遜、好學的姿態,絲毫沒有過跋扈,頑固等負麵的表現。
嗯,私底下不知道,但是表麵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事。
帝國上下,包括高層乃至中下層官員,甚至普通民眾,對於帝國太子羅戠的印象還是非常好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場的高官們也都清楚,太子在外界的這種形象,無非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塑造起來的人設而已,真是性格如何,估計也就隻有太子的一些親近人才知道了。
哪怕是陛下羅誌學,恐怕都不一定知道自家兒子到底是啥樣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