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洋半島大開發的禦前戰略會議,儘管連續開了兩個多小時,但是並沒有達成什麼關鍵性的一致意見。
\共識倒是有了,那就是南洋半島大開發是時候進行了,畢竟經過大楚帝國在南洋半島地區持續多年的擴張以及滲透,對當地已經非常了解,進行擴張的話軍事阻力並不會太大。
同時隨著大楚帝國在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金雞納樹,柳樹皮水楊酸等藥物的推廣和使用,使得了民眾在對抗瘧疾,日常感冒上有了更多的可行性。
還有更重要的一些醫學上的進步,讓人們知道了相當多的疾病都是因為病菌所引起了,同樣也知道了蚊子、蒼蠅、老鼠、臭蟲等害蟲會傳播多種疾病。
由此延伸來的是人們衛生觀念的改觀,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生活居住的空間要保持乾淨整潔並進行消毒,被服等日用品多用太陽曬等等措施。
這些不僅僅在帝國本土裡有用,在海外殖民的時候發揮出來的作用還要更大一些。
尤其是在南洋這樣的熱帶雨林地區裡,抗瘧疾的金雞納樹,鎮痛退燒的柳樹皮可謂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而良好的衛生習慣也能讓新移民們在新的生活環境裡生存下去。
比如喝熱開水這一點,所起到的作用比任何藥物都要大!
順帶一提,古代國人裡其實大部分沒有喝熱開水的習慣或者條件……一般都是上流社會才有的習俗,也多以喝茶為主,真喝開水的其實也沒幾個。
國人全民喝熱開水的習慣,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進行廣泛宣傳推廣後的結果……那個時候有個機構叫做“愛國衛生委員會”,國人絕大部分的衛生習慣都是該機構宣傳引導的。
而羅誌學在大楚帝國裡,也效彷後世,搞了個專門的衛生習慣宣傳引導機構,那就是衛生部衛生宣傳司……為了宣傳並引導民眾建立更加衛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大楚帝國可是專門成立了一個正三品級彆的司級機構!
這放眼曆朝曆代,除了後世華夏以及抄襲者羅誌學,有哪家統治者會這麼乾啊?
沒人的!
反正貴族老爺們是沒幾個喝生水的,喝生水的都是平民老百姓,喝生水導致一肚子的寄生蟲,十幾歲就變成大腹便便,然後死了關老爺們屁事!
醫療水平的進步,衛生觀念的進步,這些都讓大楚帝國的百姓們在對抗疾病上有了重大的進步,同時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在海外殖民的時候,因疾病而導致的死亡率就更小了。
這移民到海外死傷小了,民眾自然也就更會接受了。
否則的話,要是和現在歐洲人那樣,移民過去死亡率超高,動不動就被團滅,那還玩個屁。
曆史上,歐洲人為什麼遲遲沒有在非洲以及南洋地區搞大規模的移民行動,而是以殖民統治,掠奪經濟為主啊?
就是這兩地方的氣候不咋地,醫療水平不行的時候移民過去死傷比例特彆大。
相對來說,在美洲地區,尤其是北美地區這種情況就要好得多。
這種情況在大楚帝國裡其實也存在,移民們更傾向於去北美地區,就是因為當地的氣候良好,沒有眾多亂七八糟的疾病。
大楚帝國的移民們其次喜歡去印度,那地方也還算開發成熟,氣候不極端。
然而南洋哪怕距離本土更近,但是去的人也不多。
非洲就更不用說了,如果不是搞出來了個黃金,根本不會有幾個人跑過去。
就算現在跑過去的人,其實也不多,很多還是奔著黃金去,弄到黃金就回家的那種……
現在大楚帝國要推動南洋半島大開發,那麼衛生醫療條件就必須得到充足的保障。
為此,這一次的禦前戰略會議裡,眾多大臣們已經在衛生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未來會增加在南洋半島地區的衛生醫療領域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官辦醫院,診所,確保充足的藥物供應等等。
這說起來似乎花錢不少,但實際上這些錢也不會太多,相對於其他方麵的投資不起眼,內閣的官員們很快就能夠達成一致。
但是其他方麵,官員們就分歧很大了。
尤其是軍費上。
軍方死活不願意自掏腰包,內閣那邊也是嚴守‘和平’時期不給額外軍費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