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他們投資鋼鐵和礦務主要還是為了保障自家的龐大鋼鐵供應,屬於打通上遊產業鏈的行為……屬於財務投資和打通產業鏈的雙重行為。
隻是不知不覺規模就越做越大,然後莫名其妙就成為了國內數得上名頭的鋼鐵礦務巨頭。
不過就算是巨頭了,但實際上市場比例並不大,因為大楚帝國的鋼鐵礦務市場實在太大,競爭也大,饒是李氏製鐵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很難說真的占據太多市場份額。
不過錢沒少賺,屬於李氏製鐵裡第二賺錢的業務。
機床設備也是李氏製鐵的一大產業,早些年在這一方麵虧損的厲害,但是他們硬是咬牙硬撐,持續砸錢,愣是砸出來了一個國內第二大的機床企業,李氏機床……隻是依舊不怎麼賺錢。
李氏機床的產品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通用機床品類,如車床、鏜床、銑床、刨床、磨床、鑽床等都有生產,隻不過都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利潤很低。
每年出售的機床數量遠超漢天機械公司,但是銷售量還不到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一半,而利潤更是隻有漢天機械公司的十分之一不到。
大楚帝國當代的機床行業,是漢天機械公司獨占高端市場,利用高端產品占據了整個機床市場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潤,其他諸多機床企業分享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利潤。
其他的機床企業裡,混的好的也就是李氏機床這樣,能夠在中端立足,但是也麵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利潤並不算高,畢竟涉足中端市場的還有其他廠商,更關鍵的是……中端產品有天花板……這個天花板就是漢天機械公司產品係列裡的低端型號售價……
沒錯,漢天機械公司裡的低端產品,也就是其他機床廠商中高端產品的天花板了,不僅僅是售價如此,性能也差不多這樣。
每隔幾年漢天機械公司的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對舊款低端產品進行清倉處理的時候,都是其他機床廠商哀歎不已的時候。
因為漢天機械公司的低端產品一降價,哪怕是已經換代的舊款產品,但是很多客戶廠商都會毫不猶豫的拋棄李氏機床這些機床廠商,跑去搶購漢天機械公司的淘汰產品!
還彆說,人家的淘汰產品也比李氏機床的最新中高端車性能好,一旦價格打下來,立馬就能吞掉李氏機床這些廠商的大量市場。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技術就是這麼的強,哪怕是淘汰產品了,其性能也能壓過其他公司的新產品,這就讓其他廠商很無奈……而且技術想要追趕也非常難。
李氏機床這種在機床行業裡也是屬於老二的挑戰者,在過去二十年裡依舊追趕不上。
用漢天機械公司高層的話來說,兩者的技術差距至少也是十年以上……
畢竟李氏機床能砸錢搞研發,人家漢天機械公司能砸更多的錢搞研發……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利潤高的很,每年都能夠動用大量的利潤去搞研發。
而你李氏機床想要在研發上追趕漢天機械公司,恐怕得總部那邊每年都砸下來海量資金才行,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李氏製鐵旗下的李氏造船廠如果還能有望取代鬆江海軍造船廠,成為天下第一造船廠的話,那麼李氏機床是彆指望了,甚至能夠保住第二的名頭都不容易……李氏機床的後頭,也有一票的競爭者啊。
河北隆東機床公司,這個成立不過十年的機床企業,硬生生靠著超高的性價比,在低端市場上搞風搞雨,崛起的速度遠超當年的李氏機床,目前已經蠶食了大量李氏機床低端市場的份額成為國內第三機床企業,並朝著中端市場進軍。
繼續這麼下去,恐怕李氏機床沒乾掉漢天機械,就得被隆東機床給先拉下馬……
不僅僅機床業務麵臨巨大的挑戰,李氏製鐵的紡織設備業務也麵臨著不小的麻煩。
早些年乾的還挺好的,但是隨著漢天機械公司旗下的紡織設備子公司,推出來了新一代的棉紡設備之後,李氏製鐵旗下的李氏徐州機械公司的棉紡設備就賣不動了。
後來雖然迅速跟進投資巨資研發新的棉紡設備,但是也落後了好幾步,搞的現在棉紡設備半死不活,不過他們的毛紡設備乾的很不錯,在國內的毛紡設備市場裡屬於龍頭地位。
隻是毛紡設備的市場體量,可遠不如棉紡設備的體量,這也就是說,其在紡織設備這個大型機械設備市場裡,李氏徐州機械公司已經退步了許多,賺的錢還不如日用五金產品業務多。
日用五金業務,這是李氏製鐵最早期脫離了軍械產業後的最早轉型業務,並賴以發展的業務,其產品很雜亂,如廚具,農具,各種五金工具,甚至縫衣針,鎖具,鐵釘等等亂七八糟的都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