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帝國上下開始轟轟烈烈搞吏治大整頓的時候,羅誌學卻是已經沒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頭了。
畢竟吏治大整頓是屬於間隔幾年就來一次,該怎麼做甚至都形成了一定的潛規則,對於羅誌學而言,隻需要在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這兩個層次的高級官員當中,做好相應的人事部署,那麼接下來實際上就沒羅誌學什麼事了,隻需要坐等結果就可以。
畢竟羅誌學是皇帝,這一天天要關注的大事多了去,吏治大整頓雖然很重要,但也隻是諸多大事中的其中一項而已。
承順四十五年,羅誌學離開皇宮前往大楚帝國的科研聖地,諸多先進理論、技術的發源地皇家理工學院視察。
而每一次羅誌學前往皇家理工學院進行視察,實際上都有明確的目的……雖然皇家理工學院就在金陵城裡,距離很近,但是羅誌學也不可能沒啥事就跑過去視察啊。
基本都是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弄出來了什麼大成果之後,羅誌學才會跑過去看。
這一次也不例外!
之前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報告說,他們的發電機以及相搭配的電動機項目獲得了巨大的進展。
電磁領域的研究,實際上大楚帝國很早就開始了,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弄出來了手搖式的直流發電機以及相應的直流電動機,也還有相應的原始電池,甚至連燈泡這玩意其實都已經有了。
這一係列電磁成果,早期主要應用於科研實驗上,而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則是使用在有線電報上。
如今大楚帝國裡使用的電報,其電源供應就是采取這種直流發電機供電。
隻不過這些發電機等相應的電磁設備,依舊處於非常原始,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諸多缺陷,比如照明用的燈泡,海軍其實也采購了,嘗試用燈泡來製作探照燈,用於夜間海上航行,搜索,較射等。
但是成本卻是極為高昂……主要是技術不到家,之前的燈泡使用壽命都很短暫,隻有兩三百個小時而已。
因此整體而言,大楚帝國的電磁發展,雖然理論上已經算可以了,但從理論轉化為產品這一塊上,還是有所欠缺。
至於為什麼會欠缺……也挺簡單的,大部分都是材料,加工工藝問題。
你說這燈泡,研究人員也發現了真空環境下碳絲的壽命可以更久……但問題是以目前大楚帝國的真空技術,很難對燈泡進行極致的真空化。
簡單來說,可以長時間使用的燈泡,理論有了,設計有了,但是你造不出來……
而類似的問題,其實存在於諸多技術研發項目當中,也不僅僅燈泡上才有,很多項目都有類似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最終又變成了材料問題!
然而材料問題,可不是腦袋一拍就能夠搞出來的,是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日夜研發,同時保障充足的研發經費才有可能搞出來……
注意,是有可能搞出來!
材料研發可不是說人才有了,經費有了,然後就一定能夠搞出來,這玩意比較玄學,很多時候在人員和經費充足保障之下,能不能成功,什麼時候能成功得看運氣。
材料,就是個超級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