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方麵自然不會因為英倫地區幾個土著王國的恐慌,就停止自己的相應軍事部署。/P
\調整外籍軍團和正規軍之間的戰略部署,是大楚帝國最高層決定的軍事決議,由軍務院直接頒發各種戰略命令,可不會因為區區土著國家的恐慌就停止自己的行動,甚至都不屑於去解釋什麼。/P
大楚帝國做事,不需要向土著,尤其是還是自己扶持的代理人藩屬國土著解釋什麼。/P
所以,英倫地區的幾個土著國家,就在恐慌中度過了幾個月,這期間甚至為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的戰爭都出現了停滯。/P
畢竟邊上楚軍的大規模調動太嚇人……/P
尤其是附近的幾個楚軍行政領地裡的軍事調動,規模非常大,如利物浦地區,之前部署在這裡的一個外籍軍團混成營被調走,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整整一個團的外籍軍團兵力。/P
按照歐洲司令部方麵的戰略安排,英倫地區將會是第一批進行戰略調換的地區,在英倫地區裡的調動,實際上並不是土著們表麵看到的增加兵力,而是壓縮兵力……/P
英倫地區的兵力調動,以增加外籍軍團,同時壓縮正規軍兵力為主。/P
這是因為英倫地區和歐洲大陸間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就算未來歐洲大陸地區出現什麼大規模的動蕩,那麼缺乏海上力量的土著各國也不可以跨過英吉利海峽,對英倫地區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同時英倫地區裡五個土著王國實力都不咋地……畢竟這年頭整個英倫地區的總人口也就千萬人左右。/P
這千萬人口還分散在五個王國裡,每個王國少則不過百多萬人,多不過兩三百萬而已。/P
這點人口基礎的土著國家,基本上不可能對大楚帝國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P
\因此大楚帝國在英倫地區的殖民統治,是非常穩固的,不太可能出現什麼太大的問題。/P
不像是歐洲大陸地區一樣……歐洲大陸地區要更加複雜,同時人口眾多,其中的幾個大型土著國家,比如奧地利,法國,波蘭立陶宛,瑞典王國等國家,整體實力都要比較強悍,一旦發生動蕩的話,是有可能掀起大規模動蕩的。/P
\雖然楚軍依靠自身的強悍軍事實力,有絕對的把握進行彈壓……但這隻是現在而已,等到未來呢?/P
未來的事情可不好說。/P
同時就算能夠進行軍事鎮壓,但是軍事開支也不是個小數目……楚國人來歐洲可不是為了打仗的,而是為了來賺錢的。/P
要是因為頻繁的動蕩而進行軍事鎮壓,導致軍費開支過大,那麼到最後就會得不償失……這也是原時空裡諸多殖民國家最後放棄殖民地的緣故。/P
不是殖民者打不過叛軍……而是維持殖民統治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從殖民地所獲得的利益,繼續維持殖民統治得不償失,甚至會成為宗主國的巨大負擔。/P
這也是楚國人沒有在歐洲地區采取大規模的直接殖民統治,而是采取扶持代理人模式的重要原因。/P
自己直接統治的話,成本會迅速擴大,同時也會有更多的顧忌。/P
但是扶持代理人的話,讓當地土著打土著,楚國人隻需要做好戰略威懾就行了,不用太大的額外軍事成本……這種模式就是典型的隻想要好處不想要付出。/P
這種戰略模式,也符合大楚帝**務院裡提出來的海外部署新方陣:日常彈壓由代理人負責,外籍軍團負責日常軍事威懾以及常規平叛,而正規軍則是隻負責最頂級的戰略威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