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一千零七章工業用煤氣機承順四十六年,遼東河口機械公司裡,已經有些破舊的工廠廠區卻是被打掃的煥然一新,幾棟辦公樓以及實驗室大樓的外牆都還特地粉刷了一遍,看起來跟新的一樣。
大門口的招牌也重新做了個新的“遼東河口機械公司”這幾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閃耀生輝。
工廠內的諸多工作人員也都是穿著體麵的工作服,尤其是一群公司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合同雇員則是清一色穿著熨燙的整齊無比,沒有一絲褶皺的黑色的職業裝,而為首的幾個真正的核心高層,即公司總督辦,財務會辦,常務協辦這三人,更是穿著一身上好的絲綢麵料的青色袍服。
這種青色袍服可不是什麼普通的漢服,而是大楚帝國裡的標準官員著裝!
當代的楚國官員們,雖然日常很多時候也會穿著職業裝,但是在一些正式場合,尤其是禮儀性場合裡,則是標配傳統官服。
帝國的官府和前明時期的官服也差不多,都是傳統官府樣式,顏色上則是四品以上為紅袍,七品到五品是青袍,而八品和九品則是綠袍。
不過卻是沒有補子,而是以禽獸紋章代替來表明官員的品級。
如今遼東河口機械公司的總督辦,就是穿著一身的青色官服,佩戴五品胸章。
遼東河口機械公司雖然早些年也挺輝煌的,一度成為了帝國最大的農業機械公司,不過農業機械設備行業,在帝國的諸多行業裡本來就是屬於小眾產業……市場規模其實很有限的。
畢竟在蒸汽機時代裡,農業機械設備的局限性還是非常大的,屬於采購成本高,使用成本也高的專業性設備,隻有一些大型農場才會采購專門的農業設備用於農業生產。
但是放大到整個帝國範圍內,實際上當代的農業生產依舊是以畜力為主,以本土為例子,北方地區普遍采用馬耕,而南方則是使用牛耕為主。海外直轄領地的話,則是看情況,如美洲地區也普遍使用馬耕,在南洋地區則是普遍使用牛耕。
當然,即便是使用的畜力,但是也廣泛使用各種機械設備,比如馬耕地區裡普遍使用的畜力搖臂收割機……這東西比較適合部分地區裡的大型家庭農場以及部分小公司經營的企業農場。
同時還有各種人力脫粒機,犁等等。
這些簡單的畜力或人力農業設備,已經廣泛應用了整個農業生產當中,同時帝國的畜牧業非常發達。
以南方地區為例子,牛已經不是罕見的戰略物資了,絕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會養一頭甚至多頭牛,畢竟養牛也不用額外花費什麼錢,讓半大孩子或老人趕牛吃草就行了,農忙的時候則是給牛吃一些飼料吃好一些。
牛用來犁地的效率可不低。
而南方廣泛種植的水稻,在收割的時候采用人力用市麵上夠來的帶齒的鐮刀,收割完畢後使用人力踏板脫粒機進行脫離,最後進行晾曬。
這個過程裡也會廣泛使用農家肥,有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還會使用天然化肥……多是太平洋島嶼或南美地區挖回來的鳥糞為原料,進行加工充當肥料使用。
而種子也不再是老早的各種產量極低的種子,而是官方農業糧種機構出產的,經過專門培育之後的糧種,這種培育過後的糧種,在產量上儘管無法和原時空裡的各種高產雜交水稻相提並論,但是也比原始糧種好很多。
這麼一整套的農業生產流程,除了糧種差一些,化肥以及農藥沒有大規模應用外,實際上農業生產流程和原時空**十年代的某地區家庭農業生產沒什麼太大的區彆了。
當然,還是因為糧種以及化肥、農藥的應用問題,畝產水平是遠比不上後世的……但即便如此,大楚帝國的農業生產水平也不是那些傳統封建王朝可以相提並論的。
不過,即便如此,帝國長期扶持的農業機械化生產依舊處於一種比較落後的狀態,應用範圍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