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縱觀人類漫長的文明史,先民們幾乎從未停止過對蒼穹的仰望。
為什麼人類會向往蒼穹呢?
徐雲在穿越到宋朝之前,曾經聽過一種從物質微粒出發的解釋
眾所周知。
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來自超新星爆發。
它產生了你能看見的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你自己。
組成你左手的原子與組成你右手的原子,可能來自不同的星星。
你仰望星空時。
眼睛注視的可能正是組成你眼睛的那個星係物質。
你思緒飛揚,腦細胞傳遞著神經脈衝。
每一次神經的傳遞,可能都是跨越星係的物質間第一次握手。
你仰望蒼穹。
因為你本就來自蒼穹。
徐雲不知道這種在理科上站得住腳的說法能不能適用於唯心領域,但有一點他很清楚
在華夏漫長的文明史中。
確實有無數先民或通過文字,或通過實踐,表達過自己對蒼穹的向往。。
例如晉·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到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還有李白的《元丹丘歌》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遊心無窮。”
在這些詩詞中。
作者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表現出了渴望飛上蒼穹的想法,更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高高俯瞰世間,快意人生。
而有些人則與李白和王羲之他們不同,他們可能沒有文采,卻有一顆探索的心。
比如眼下徐雲身處的時間是公元1100年,一個新世紀的第一年。
按照曆史軌跡。
27年後,金人滅北宋,二帝被擄走。
一百三十年後,元朝滅南宋,山河沉淪於外族。
但元朝不過持續了百年不到,日月便會重開大宋天。
屆時還會出現一位萬戶,名叫陶成道。
陶成道精通火藥,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本人卻一直對天空充滿了好奇。
最終在公元1390年,陶成道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要飛天!
按照陶成道的計劃。
他會將47枚火箭綁在蛇形座椅的背後,利用火箭裡固體炸藥在燃燒後產生的氣體向外噴發。
火箭會因這些氣體的反作用力下向前飛,而數枚火箭被綁在座椅上,會帶動座椅和火箭同行。
這樣他坐在座椅上,便會被火箭的推力推動著飛向天空。
除此以外。
他還在座椅上安排了兩隻巨大的風箏。
這樣既可以使他持續的飛行,也可以使他平穩的降落。
後世赫赫有名的錢老,曾經這樣描述過陶成道飛天時的場景
“當時他的仆役隨從心驚膽戰,但在麵對周圍人的擔憂時,陶成道卻仰天大笑說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來的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人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爾等不必害怕,快來速速點火!”
仆人們見狀,隻好按照陶成道的要求點火。
片刻過後。
隨著一聲巨響。
陶成道被火箭的推力帶到了天空。
接著陶成道所設計的第二階段方案,火藥被引燃,以此來繼續提高裝置升天的高度。
然而正當地麵上的弟子、仆人們歡呼雀躍時。
隻聽見一聲震破耳膜的爆炸聲。
天空中陶成道和他的裝置變成了一個火球,迅速的從空中墜落…
人類第一個想利用火箭推力升空的“宇航員”就此犧牲,陶成道的弟子與仆人們將其埋在了萬家山上…
但陶成道雖追尋夢的路上不幸逝世。
他的英雄事跡卻一直在激勵著我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還贏得了如今世界航天領域的認同。
國際公認他是曆史上第一位使用載人火箭嘗試飛天的先驅,國際天文聯合會還將月球上一處環形山命名為“萬戶”,以此來紀念這位偉人。
如果說王稟、宗澤、張叔夜代表著華夏的氣節。
那麼陶成道身上體現的則是先賢們求知探索的精神。
而這些先賢的身影之中,自然也少不了老蘇這尊1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每每仰望天穹之時,他的心中都會有個想法
如果人能飛到天上俯瞰地麵,那該是一副多麼美妙的場景啊
壯麗山河,世間百態,皆可儘入眼底。
因此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便嘗試著過做一個木鳶,想要借助風力達到上天的效果,去試著征服天空。
奈何缺乏足夠的知識理論,木鳶升天的想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如今隨著自己軀體的老去,老蘇心中已然有了預感
自己時日無多,這個執念多半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自己或許隻能在一兩年後,帶著遺憾告彆人世
但他沒想到的是。
隨著徐雲的出現,某些事情似乎隱隱約約的出現了變數
飛機?
是指飛行的機輪,或者飛行的機械?
無論是以上哪種可能,它真的能將一個人帶到天空?
要知道。
一個成年人的體重輕則百斤,重可達二百餘斤。
算上承載物的重量,最保守估計也有200多斤吧?
這般重的物體,憑什麼讓它能飛起來?
可徐雲之前已然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這番話的可信度還是不低的
隨後老蘇頓了頓,考慮到‘祥瑞’事關重大,還是決定多了解一些內情
“小王,你所說的飛機一物,可有原理能夠解釋?”
“原理啊”
徐雲想了想,從身上掏出了兩張紙——先前在樊樓時提及過,他隨身都會帶著紙和筆。
隨後他的雙手分彆拿著紙的一端,讓紙張自然下垂。
對老蘇和小趙問道
“殿下,老爺,二位可還記得當初課堂上做過的實驗?”
老蘇與小趙對視一眼,麵露思色,片刻後道
“當然記得,似乎是叫伯努利原理吧?”
徐雲點點頭
“不錯。”
隨後他頓了頓,繼續道
“殿下,老爺,既然二位還記得伯努利原理,那麼是否存在某一種可能呢?”
“比如將紙張改為一個固定的物件,用技藝使其上下氣體流速產生巨大的差值”
“如此一來,是不是就能做到如同紙片漂浮一般,將物件升空?”
記憶力好的同學應該還記得。
當初徐雲在剛見到小李的時候,曾經為她演示過一次吹紙片的實驗。
後來小李在課堂上特意向徐雲詢問過這事兒,徐雲為了方便解釋,便順手演示了高中的另一個實驗
雙手分彆拿著紙的一端,讓紙張自然下垂,然後對著兩張紙中間吹氣。
接著吹著吹著你就會發現
兩張紙貼居然在了一起。
在高中課本中,以上兩個實驗都會歸結於伯努利原理
看,上麵的流速高壓力低,所以紙片就飄起來了。
但實際上嘛
這是錯誤的。
徐雲當初給小李演示的吹紙片,壓根和伯努利原理沒多大關係。
其實吧,這也是一個流傳度最廣泛的伯努利方程的誤解。
考慮到一些笨蛋咳咳,外行讀者的信息壁壘問題,簡單概括一下就是
伯努利方程是沿著同一條流線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線之間成立。
紙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決於氣流在哪一側,而是取決於氣流吹的方向與紙片的夾角,和粘度有關。
一開始。
紙片豎直下垂。
在紙片上方吹氣,將會因為粘度的原因,把紙片右側的空氣帶走。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一個低壓地帶。
由於這個低壓地帶的存在,就會使紙片向右上方飄起。
紙片一飄,則會使流線向下彎折。
進而最終會使得流線與紙片緊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