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各有緣法歸齊去(四千字)
鬥法廣場之上,
此時一片寂靜。
無論是魯國四大宗門的弟子,還是周圍那些圍觀的修士凡人,都望著空中那道身影。
江生揮手間撤去了自己的遮掩。
錦緞白袍,寶珠玉冠,團花玉帶,青囊銀綬。
道人麵若冠玉,眼似星辰,負手禦風,豐神俊朗令人自慚形穢。
江生含笑望著李易歡:“可願與貧道聊聊?”
李易歡沉默片刻,上前一步:“尋歡見過道長。”
逍遙穀長老見狀有些開口阻攔,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江生說道:“我看你的鬥法了,你劍使得不錯。”
“道長謬讚了。”李易歡當著這麼多人的麵也毫不拘謹,反而頗為淡然。
這心性讓江生也是頗為滿意,是個能成大器的。
輕笑一聲,江生說道:“你這個年紀,能有這般劍術,足以說明伱的根骨悟性。”
“說來,貧道與你一個年紀時,劍術都不一定有你這般驚豔。”
“此番見你,一是覺得你像極了曾經的我,二是見才欣喜。”
周遭圍觀之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來如此,不僅僅是李易歡劍之一道天賦極強,還因為李易歡像極了曾經的江道長。
所以江道長想要收李易歡當弟子。
“原來如此。”
“多謝道長厚愛,但是小子已有師承了。”
李易歡不卑不亢的說道。
江生笑道:“哦?你可知,若你願意跟隨貧道修行,貧道教予你的劍術、功法,是你現在的師門所給予不了你的?”
剛剛鬆了口氣的逍遙穀長老,聽到這話一顆心又提了起來。
這東域大洲,又有誰敢說自己的功法傳承能與蓬萊相比?
修行資源、靈脈道場、功法傳承,蓬萊毫無疑問是東域大洲之首。
這是傳承近四萬載的玄門正宗,道宗聖地的底蘊。
李易歡卻是說道:“小子的確心動,但小子既然有了師承,便不會再另投他人。”
“想來道長也不希望小子做那首鼠兩端之人。”
江生被李易歡這話給反將了下,反而不惱:“心誌堅定,是個求道之人。”
“不過你也不用忙著拒絕,可以好好想想。”
“貧道也不誆騙你,放眼周遭幾國,劍術比貧道高的,應當沒幾個。”
李易歡板板正正的行了一禮:“多謝道長厚愛,小子自幼被長老看重,入逍遙穀,此生便是逍遙穀之人,不會背棄。”
“貧道不會在魯國停留多久,你日後若是後悔,可沒機會了。”江生笑道。
“小子不後悔。”李易歡回答的斬釘截鐵。
江生是愈發欣賞李易歡了。
如果李易歡果斷背棄逍遙穀,轉投蓬萊,江生反而會思索李易歡的品行。
如今李易歡這般意誌堅定,不被外物所蠱惑,讓江生更覺得這是個可塑之才。
“罷了,各有緣法,你與貧道也許有緣無分。”
江生說著,取出一塊泛著星星點點微光的金屬,將其送到李易歡身前。
“這東西送你,做把好劍。”
李易歡有些驚訝的看著這塊金屬,感知著其對靈力的親和與增幅,一時竟有些局促。
“三階的引靈金?!”
逍遙穀長老都有些驚訝。
三階引靈金,可是打造靈器的主要材料。
按照這塊引靈金的份量,打造兩柄靈器飛劍綽綽有餘了。
“本打算給你塊四階的引靈金,但想來那東西到了你手裡,反倒是鬨市之中幼兒抱金,對你不是什麼好事。”
“這三階引靈金雖說貴重不如四階,但應當沒幾個人會舍下麵皮搶你的。”
逍遙穀長老聽了嘴角一抽,這話江生似乎是說給他聽的。
說罷,江生對著逍遙穀長老打了個道稽:“不請自來,叨擾一番,耽擱道友啟程了。”
逍遙穀長老愣了愣,有些驚喜:“江道長願意讓我等離開了?”
“貧道本就是一時興起前來,既然他本人不願,貧道又豈會強求?”江生笑道。
逍遙穀長老連忙道謝,然後操縱著飛舟快速離開,顯然是怕江生反悔。
而江生卻是任由逍遙穀的飛舟遠去,隨後消失在空中。
等江生與四大宗門的人都走了,薛城之中一下子又是熱鬨開來。
今日著實是見識到了市麵。
三十年一次的四象之會倒是其次,如此光明正大露麵的蓬萊之人卻是少見。
而驚鴻劍的真實身份,眼下也是暴露出來。
驚鴻劍竟然是蓬萊弟子,這可是讓四大宗門和魯國朝廷有些慌亂。
四大宗門是對蓬萊弟子的出現有些猝不及防。
而魯國朝廷卻是真的手足無措。
四大宗門不知道江生曾經做過什麼,魯國朝廷還能不知道嗎?
這位主突然在魯國露麵,誰也不知道他想做什麼。
但讓魯國朝廷安心的是,江生很快就消失在江湖之上,有見過江生的,說其一路北上,去齊國了。
這個消息無疑讓魯國朝廷長舒了一口氣。
豐穭,魯國都城。
在那威嚴壯麗、宮殿成林的皇城之中。
黃高寒盯著跪在麵前的探子:“江生真走了?”
探子連忙說道:“真走了。根據打探到的消息,他一直是隱姓埋名,裝作凡人模樣,似乎隻是為了遊曆山水。”
“僅有的兩次露麵,一次是與那最近聲名鵲起的奔雷快刀林動過了一招;第二次就是在薛城露麵。”
黃高寒若有所思:“看來,他還真是路過。”
探子繼續說道:“眼下江生已經去了齊國,而那林動則去了鄭國。”
黃高寒點了點頭:“如此最好。”
“殿下,我等是否要繼續追蹤下去?”探子試探著問道。
黃高寒擺了擺手:“不用。”
“蓬萊弟子也好,他宗弟子也罷,說白了,都是遊曆天下,磨礪道心的。”
“這些人來去匆匆,短不過數月,長不過幾年,又在這魯國待不久,老是盯著他們作甚?”
“隨他們去吧,隻要不弄出什麼大動靜來,影響朝廷穩定,就權當看不見。”
黃高寒的意思,實際上也是這濱海七國高層的普遍態度。
無論是蓬萊道宗下山遊曆的弟子,還是東海龍宮出來遊玩的龍子,又或者東域大洲內陸那些大宗門、大王朝出來的天驕。
這些人遊曆四方太過尋常了。
不提他們,就是各國自家的子弟,不也經常喬妝打扮在四處遊曆或者前往他國去開拓眼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