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正如周瑞所料,模型歪倒,主要就是因為地麵不平整。
以後“火箭回收”技術想要更準確,還是要在落區,搭建一些簡易平麵,再讓“智能姿態調節器”稍稍控製一下落地位置。
一般來說,以火箭軌道的精確度,落地誤差一般不超過1000米,有智能調節係統後會更精確,完全值得專門做個水泥地麵。
如果能夠定點落地,也能大大減少“落區”的疏散麵積,減輕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影響,也能減輕落區的工作壓力。
但不管怎麼說,這次“全尺寸、全重量”擬真測試,取得了圓滿成功。
剛才在目睹“模型”緩速降落的時候,周瑞還獲得了一點特彆的靈感。
理論上,這麼大一個火箭部件,都能緩速落地的話
那其他東西也可以啊。
比如坦克戰車亦或者是智能設備集群
思路打開一點,“火箭回收”這項技術,可不僅僅可以用於回收火箭。
理論上,任何從大氣層內,乃至大氣層外墜落的東西,都是它的應用領域。
周瑞至少想到了三個個應用場景。
其一空地運輸,比如投放一些軍用工程造物。
其二是未來月地物流通道,緩速落地、或者緩速落月,會比嫦娥三號現在的方案,好用的多。
其三如果變換一種形態,是不是可以在地球軌道上,捕獲衛星
原理上,不過是“無人機”拉個網,兜住什麼東西罷了。
隻不過這個無人機,是可以適應近地軌道,且燃料係統匹配無大氣工作條件。
周瑞帶人抵達落點,在詳細查看了現場情況後,由落區工作人員將模型裝車。
那個歪倒的模型,也沒有什麼嚴重損毀,就是擦破了一點皮,躺在枯草灌木之中,之後還能拉回去仔細研究。
落區人員本身的工作,就是經常“打撈”火箭殘骸,配備著可以野地行駛的履帶式挖機、吊車,可以說熟門熟路。
隻是沒“打撈過”這麼完整的
看上去和新的一樣
等到“火箭回收技術”正式開始大規模應用,落區的工作模式、硬件配置,也得要改一下,才能良好的適配。
隻能說不愧是係統性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
周瑞上前,分彆動用了“工程學敲擊”、“物理學之觸”兩項能力,在模型還未運回去係統檢測的時候,就已經探知了七七八八。
交代了一聲,留了一些人在這裡監工,自己則帶隊率先踏上了返回基地的路程。
接下來就是在真家夥上改造了。
“二餅”完璧之軀的躺了這麼多天
是時候該破身了。
回到西昌基地後,周瑞全身心的投入了對“二餅”的改造中。
這台非常“成熟”的火箭,將被加裝最先進的智能姿態調節係統。
整個“火箭回收項目組”,被分為了兩個部分,5人左右,對“模型”進行分析和檢測,雖然這些數據,周瑞大部分都已經開掛入手了,但也要留底。
其他35人,則全部著手進行改造工作,其中心腹團十人是重要力量,全員在此。
由於周瑞之前對整個項目的進程,有足夠的預判和規劃,所以全部部件、設備需求,都已經集中在了“準備場”中。
不會出現什麼東西做著做著發現沒有,或者重新定做的情況。
三班倒的情況下,兩天內高效工作了近40小時,周瑞本人甚至隻睡了三個小時意思了一下。
“知行合一”、“化繁為簡”、“抽絲剝繭”
再加上物理之觸、工程學敲擊、化學之嗅
以及數十名全球頂尖的工程師、火箭專家
“buff”都快疊滿一頁紙了。
終於,八月十日,也就是周瑞的“七日之約”當天。
配備智能姿態調節係統的“二餅”,順利完工。
大名長征二號丙f,f代表可重複使用
小名兒二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