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不喜歡打仗,甚至可以說是反感。
打仗要死很多人。
但打還是不打,這卻由不得他說了算,洪武朝皇帝和廟堂上的袞袞諸公們才是決策者。
“義朝與我朝曆來在邊境摩擦頻繁。陛下登基之後就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兵事。小規模的你來我往更是數不清。
東林府的將士們從上到下對對麵的義朝都是恨不得生食其肉,身邊哪個沒戰友死在對麵手裡?早就磨刀霍霍多年了。
如今義朝內部大亂,隻要破了鈴山防線,後麵就是一馬平川,憑東林府的那十五衛兵馬完全可以橫掃一府之地,然後建兵屯借前麵鷹渡江的地勢駐守.”
趙廷知道楊謙不懂兵事,拿著一張地圖,然後用最淺顯易懂的言語給楊謙介紹目前的情況,並且對後麵的戰事推進進行推演。
楊謙聽得很認真。並沒有因為雙慶府隔得遠就對這件事不在乎。
這可是國戰呀!
舉國之力的戰爭,動輒數十萬人的殺伐鏖戰,沒到最後誰能說得清戰局會如何發展演變?
雙慶府作為洪武朝的一員,雖然位置特殊但同樣沒辦法在國戰裡置身事外。
不說遠了,就說眼下。沒了流放過來的罪囚這種免費的勞力,雙慶府很多重建就要麻煩許多。
同時靈石的大量征收,將楊謙剛組建起來的“震山營”弄得很難受。這些修士剛歸攏,可談不上什麼忠心,要是短了靈石這份好處,明天就消失跑了也不奇怪。
“密切關注戰事。定期給我稟報一次,若有重大變故可以隨時來找我。”
說完楊謙便揮了揮手,屏退了這兩人。然後既然出來了,就沒急著回去,而是回了府上跟方媛待了三日之後再繼續回來煉丹,為自己下一步衝刺修為做準備。
二十天後,還是竹林中的小院裡。楊謙看著空空如也的兩個儲物袋,以及被他裝滿一隻玉箱子的寶丹級補氣丹滿意的點了點頭。
“好了,該淬體了。”
取出“火蓮”放在麵前,楊謙看著這件鍛體法寶頓時覺得腦門痛。這玩意兒的厲害他可是清楚得很。
將自己身上的衣物收起來,隻穿了一條短褲,然後盤膝坐在“火蓮”上,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
一盞茶的時間過後,楊謙已經準備完畢,旋即激活了坐下的“火蓮”蒲團。瞬間一股玄妙的力量便從“火蓮”中鑽入他的身體,同時飛快的開始攪動起那股讓他記憶深刻的慘烈苦痛再次降臨。
並且還伴隨著預料之中的能量消耗。
楊謙本來充裕的玄氣開始飛速被抽走,然後在他的肉身中被一寸一寸正經曆著慘烈變化的血肉、骨頭、經脈和臟器瘋狂吸收掉。
這種消耗速度甚至比楊謙事先預計的還要來的猛烈。
短短不到一個時辰,楊謙就感覺自己武魂丹中儲存的玄氣消耗掉了七成之多!
於是楊謙一手中品靈石,一手補氣丹開始給自己瘋狂進補。
手裡也不是沒有上品靈石,但楊謙覺得上品靈石用來吸收用掉太不劃算了,他差的又不是靈氣的進補量,而是進補速度。所以中品就夠用了。
真正的主力還是寶丹級彆的補氣丹。
一顆下肚,不夠?那就再來一顆。
楊謙根本不在乎會不會因為短時間內連續服用太多補氣丹導致效果降低,先把眼前的這一關度過去再談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