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玄武門事變後,
魏征非但沒有被殺,反而被李世民任命為詹事主簿,
之後又被晉升為尚書左丞。
李世民登基後,
魏征作為原太子黨的核心人物,
他從李世民這裡接到的首個任務,便是代表李世民去招撫李建成的舊部。
在此期間,魏征替李世民安撫了很多人,
確保了他們沒有起事反叛,
這一貢獻可謂巨大。”
“隨著李世民的皇位徹底穩固,
魏征也再次轉換了角色,變成了大家所熟悉的那個杠精。
接下來的十幾年裡,
魏征成了一個讓李世民又愛又恨的人。
他曾多次當麵直斥李世民的過失,
甚至在朝堂上讓李世民下不了台,
李世民甚至一度當著眾臣之麵,聲稱要斬了魏征。
最後多虧了李世民的皇後長孫氏阻止,李世民才沒有真的動手。”
“不得不說,
在魏征人生這最後的十幾年時間裡,
他其實是幸運的,
因為他遇到了李世民這樣一位明君。
倘若換成其他君主,
魏征的下場可能會很悲慘,輕則貶官流放,重則家破人亡。”
“在唐太宗李世民麾下,魏征同樣儘心竭力。
他不僅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出謀劃策,還對李世民的個人品行操碎了心。
在他的輔佐下,
貞觀之治得以被開創,
而他自己也成為了一代名相。”
李世民看到這兒,有些無奈地笑了笑,說道“其實,他不必如此操心朕的私事……”
旁邊的長孫氏忍不住掩嘴輕笑。
“縱觀魏征一生,
他雖然多次更換主公,但每次都是形勢所迫,而非他主動選擇。
無論是在李密手下、還是在李建成,亦或者是在李世民手下,
魏征始終都儘自己的職責和忠誠,
堅守著一個臣子應有的操守。
魏征本人也確實非常有能力和眼光。
他精通政治,要麼不言,一言必能中的。
他性格耿直,從不知道什麼叫碰壁,要麼不言,一言必要說個通透明白。”
“魏征曾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願為良臣,勿為忠臣。"
太宗聞言很是驚異,於是問道‘忠臣與良臣,有何區彆?’
魏征解釋道‘忠臣唯諫是舉,
卻忽視君王納諫之胸量,
恐將惹禍上身,亦損君王之清譽。
故善策應為輔佐君王成明主,己則立為賢輔。’
這就是忠臣與賢臣的區彆。
太宗對此表示讚同,並成全了魏征的想法。
魏征隻做良臣不做忠臣的原則,
也始終貫穿他的一生,
而且也做的非常優秀。
這恐怕也是魏征為什麼六易其主,依然能得到後世推崇的原因所在吧。”
魏征原本還以為蘇治會拿“六易其主”來譏諷他,
卻沒想到蘇遷的評議,既中肯又深得其心,
這讓魏征對蘇治的視頻,不由得更加信任了幾分。
“忠臣,良臣?”
此刻,有無數人陷入了劇烈的思想衝突之中,
“難道忠心,也分對錯?”
“忠,固然可貴;但知道何時忠、如何忠,更為關鍵。”
“那麼,我到底是忠臣還是良臣?”
“都不是,你是奸臣。”
“……”
蘇治繼續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