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毒妃,傲嬌王爺!
容楚南站了出來,“受災的隻有信陽城,但南朝國有上百個縣城,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著百姓流離失所?
目前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災區的糧食問題,那就是募捐,征集各大戶人家有多餘存糧的自願捐獻,可以通過朝廷或者地方官員運往災區。”
容楚南頓了頓繼續道“捐獻糧食的人臣建議記錄在冊,也好讓百姓們看看是誰做了善事。”
光靠朝廷這點糧食遠遠不夠,整個信陽城受災的百姓太多,隻能等秋分時會好一點,這中間幾個月時間,恐怕窮人早就餓死了,能捐一點是一點。
他提出這個問題是想讓皇帝同意,隻要朝廷出麵當牽頭人,其他縣城的官府和糧商也會紛紛出手捐贈,雖然捐贈的數量有限,但人多力量大。
要是能調動整個南朝國都能捐獻,信陽的危機就會迎刃而解。
趁這個時候,朝廷再派人去監督修繕水塘,以備來年災害,那麼到明年,信陽的旱災就不會這麼嚴重。
囤積的雨水完全可以需求農作物,隻是修繕水塘之事不僅要勞力也要人力,還要物資。
信陽一定要好好調查一番才是。
大臣們在聽到容楚南的提議後,內心非常複雜,沒想到這南王是把大家給賣了啊,這不明擺著讓他們捐糧嗎?
不捐可以嗎?
可皇上看著呢。
皇上肯定希望天下的官員和糧商出來捐糧,朝廷也會少一些負擔。
洛大人和元大人還有幾位清廉的官員倒也沒什麼意見,能為百姓出一份力,也算欣慰。
還有一部分官員不樂意了,心裡是痛罵容楚南。
自家存糧憑什麼要捐出去?
誰也不願意將自己的糧食向外拿,不捐吧,皇上可看著呢,捐吧,動了自己的利益。
思來想去反正誰都不願意走出第一步。
容楚南看著大臣們的反應,心下也知道要想讓大家走出第一步,他必須要當這個出頭鳥。
正當他要上前說話時,後麵的一官員拱手道“皇上,賑糧迫在眉睫,可以從鄰縣幾個城市先運送一批糧食,以解決百姓眼下的困難。”
好家夥,這說了等於沒說,成功轉移目標。
鄰縣肯定會運送糧草,應該不會太多。
如果從京都運送糧食到信陽最快也要六天,六天會發生很多變故,百姓等不及,如果從鄰縣直接運糧,會節省很多時間。
提出此等方案也是可以的。
洪大人出列,“皇上,臣也覺得先從鄰縣運送糧草,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後續問題可以再議,不得萬不得已,糧倉萬萬不可開。”
元大人持反對意見,“微臣倒覺得,鄰縣運送糧草可以維持幾天,但主要還是募捐,此等計劃刻不容緩,應該立即進行,百姓等不了。”
“臣附議。”
“臣等附議。”
容楚南立即站了出來,“微臣願意捐獻二十石糧食,各位大臣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