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見南王第一個站出來捐獻糧食,心裡不由得讚歎,南王是我南朝國之福。
洛大人“微臣願意捐十五石糧食。”
元大人“微臣也願意捐獻十五石糧食。”
有了他們的帶頭,下麵其他官員也紛紛站出來捐獻。
“王公公,趕緊登記在冊,朕要將捐獻之人的名冊張貼出去,讓百姓們都記著大家的好。
“南王,此次捐贈活動由你負責,去信陽運送糧食也由你負責,賑災一事就多多費心。”
他相信南王,信陽官員的腐敗一直是一個大問題,這次他要徹底拔掉他們的爪牙。
“臣遵旨。”
皇帝立即將捐糧一事吩咐下去,朝廷官員由容楚南牽頭,然後再派人張貼告示,在街上進行募捐。
皇帝讚賞的看地看了容楚南一眼,“南王,此次賑災朕派你去,務必要把信陽的百姓安頓好。”
這次旱災比往年都要嚴重得多,從急報上的數據來看,現在還未到七八月,旱災就這麼嚴重,要是到了七八月隻會更嚴重,缺水問題,除老天賞賜還有什麼辦法呢?
信陽年年旱災,每年朝廷也會賑災,最讓人心痛的是,朝廷明明派人賑了糧食,還有其他乾糧。
結果,這些賑災的糧食全被貪官汙吏給貪汙,他們官官相護,真正到百姓手中的隻剩下一些米糠和爛菜。
百姓們長期挨餓,隻能去山上摘野果子,不管有沒有毒,隻要能填肚子就行,山上的樹皮都被他們吃得一乾二淨,前幾年乾旱之時,都看不見一顆草,有也是被大家吃了。
吃沙子,泥土充饑的大有人在,今年更嚴重,旱災後朝廷派發銀子讓地方官員組建挖塘,蓄積雨水,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一個水塘也沒有,想到這裡,皇帝歎了一口氣,希望這次南王能把信陽的問題解決好。
眾人退去,都去忙捐糧一事。
還彆說這方法實在是很妙,短短半天就收到了兩百石糧食。
募捐還在進行,容楚南準備明日先帶走已經募捐好的糧食去往災區,其餘的捐糧會陸續送往災區。
京都有這樣的成效,其他縣城同樣也使用此方法,當地官府必須登記好每一個捐獻者的名字,大家都做好相互監督,這也防止貪官貪圖糧食。
有的捐糧,有的捐獻銀子,有的捐乾糧,大家都儘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幫助災民們,這就是團結。
容楚南站在街上看著這些絡繹不絕的捐獻者,心中萬分感慨。
這些百姓都是南朝國的子民,那些災民正在飽受折磨,自己絕不會袖手旁觀,見死不救,那些想著發國難財的人就等著懲罰吧。
以前的這些官員不作為,今年旱災又更嚴重,說明朝廷的銀子都進了私包。
這些官員隻顧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這些貪官將糧食囤積起來高價倒賣,發國難財,這也是容楚南積極去賑災的原因。
容楚南回到南王府將信陽一事全數告知林羽,他準備明日就動身出發,其他部門已聯係好。
朝廷這次會運送五千斤糧食趕往災區,加上已收到募捐的糧食,可以撐幾天。
確保將這些糧食發放到百姓手中,而不是囤積在官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