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報業女王_文豪1978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文豪1978 > 第519章 報業女王

第519章 報業女王(1 / 2)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在5月23日晚閉幕,香江與法國有七個小時的時差,坎城舉行頒獎禮時香江這邊是淩晨。

《寄生蟲》獲得金棕櫚大獎的第一時間,《天天日報》守在坎城的記者便將消息傳回了香江,

發布了這條獨家新聞。

當日,《天天日報》銷量破30萬份。

之後連續幾日,《天天日報》銷量居高不下。

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坎城電影節的國際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地處亞洲的香江也在其影響力輻射範圍內。

香江電影橫掃東亞影壇多年,但要說國際性獎項,卻少得可憐。

六十年代胡金銓和李翰祥在坎城拿個技術獎項都能被香江媒體吹捧成大導,如今許鞍華以《寄生蟲》摘得金棕櫚大獎,自然值得所有媒體大書特書。

5月的最後幾天,香江各大娛樂報刊的頭條幾乎都被《寄生蟲》的相關新聞占據,輿論被徹底引爆。

香江第一座金棕櫚獎杯,怎麽吹都不為過。

更何況許鞍華之前可是憑藉著《楚門的世界》已經在坎城電影節獲得了三個獎項了,如今再獲大獎,更加名正言順,順應人心,

市民們的反應很真實,在一片關注丶熱議中泛著濃濃的驕傲之情。

「香江之光」這個詞被再度提及,隻要是跟《寄生蟲》沾邊兒的人都配得上這個稱呼。

多年以來香江電影在東南亞地區稱雄這件事,不僅讓香江市民感到自豪,也讓許多香江電影人感到驕傲。

但這種在港台丶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很難擴散出去也是事實,香江的市場實在太小了,這幾年逐漸養成了外向型的電影市場。

眼下灣島丶東南亞的潛力已經被壓榨乾淨,對日韓的滲透十分艱難,更彆提向亞洲以外的區域和國家發展。

香江電影的局限性已經逐漸顯露,許多香江電影人都明白這一點。

有些人是醉生夢死,隻想賺快錢,比如新藝城和許多小電影公司。

有些人還在徒勞掙紮,希望衝破地域限製,比如嘉禾。

嘉禾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在於它能連續挖掘出李小龍丶程龍兩位動作巨星,不幸的是它屢次衝擊國際的想法總是不順利。

李小龍曾經有機會帶領嘉禾走向國際,但卻驟然離世;程龍80年衝擊好萊塢也落得一敗塗地。

許觀文沒走好萊塢那條路,而是以文藝片走向國際,他倒是成功了,可許觀文的成功與嘉禾沒什麽關係。

「林氏·—」」

這個名字如同魔咒一般縈繞在鄒文懷的頭頂,讓他心煩意亂。

自七十年代成立嘉禾,他鬥敗了影壇巨無霸邵氏,壓製住了超新星新藝城,可對於林氏這個新對手卻沒有絲毫辦法。

短短幾年時間,林氏的膨脹速度遠超他的想像,也超出了許多人的認知。

最可怕的是這樣急速擴張的林氏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短板,製片丶發行丶院線丶投資-—

鄒文懷當初能夠擊敗邵氏,靠的就是舍得砸錢,他在香江首創衛星公司製度,讓明星丶名導自己當老板。

但他還是沒有擺脫一般香江老板的短視,在嘉禾成功做大後,分紅能拖就拖丶能賴就賴,一度逼得心腹大將洪金寶都差點資金斷裂。

早幾年邵氏老邁不堪,新藝城內鬥不休,他的這種短視還未顯露什麽問題。

近兩年林氏異軍突起,陶玉書撒錢如流水一般,直接將鄒文懷打蒙了。

跟陶玉書比起來,他當年砸錢力度太小兒科了。

鄒文懷明很清楚陶玉書砸錢的威力,卻毫無辦法,隻能坐視林氏一步步做大。

因為他不舍得像陶玉書那麽砸錢,在他看來,這種砸錢的方式簡直是喪心病狂。

我當老板就是為了賺錢,把錢都分給下麵的人,那我還賺什麽?

本來雙方針鋒相對,林氏勢頭雖猛,但他覺得對方是賠本賺吆喝,心裡還有幾分安慰。

可最近林氏投資丶出品的電影斬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讓鄒文懷的心情徹底敗壞。

金棕櫚大獎所代表的絕不僅僅是榮譽,如果隻有榮譽,全世界怎麽會有那麽多製片公司每年前赴後繼丶趨之若鶩的送影片參展?要知道這些藝術片中相當一部分是回不了本的。

因為獎項背後所伴隨的是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坎城電影節這種級彆的電影節,隻要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影片幾乎不存在虧本一說,除非投資過大。

如果能夠僥幸得獎,彆的不說,少不了要在歐美發達國家上映一圈,光是海外版權買斷就足夠賺得盆滿缽滿。

一部金棕櫚大獎,收益起步至少是大幾千萬港元的收益,比程龍的電影還賺。

如果林氏隻是偶然一部電影獲獎的話,也不值得鄒文懷大驚小怪。

問題是林氏成立這幾年,國際性獎項就從來沒斷過。

許鞍華丶章藝謀丶陳凱戈這些導演支撐起了林氏的藝術片業務,也為林氏帶來了強大的助力。

兩年前,當鄒文懷聽說林氏要執行商業丶藝術兩條腿策略時,心中嘴笑不已。

認為陶玉書太過天真,把做生意當成了做作業。

可事到如今,即便身為競爭對手,鄒文懷也不得不佩服陶玉書的眼光卓絕,

不僅僅是因為她有勇氣投資藝術片,更關鍵的是她的慧眼識人。

鄒文懷又修正了一下想法。

不能完全以陶玉書「慧眼識人」概括,林氏藝術片戰略取得的成功,跟陶玉書背後的那個男人也有分不開的關係,要知道許鞍華的兩部電影可都是改編他的。

想到這裡,鄒文懷心中升出幾分悔意。

如果那年《楚門的世界》獲得成功後,他沒有隻顧著眼前利益將林氏推向對立麵,也許現在一切都會截然不同。

隨即,鄒文懷又自嘲的搖了搖頭。

這世界上沒有如果,即便有如果,焉知林氏羽翼豐滿後不會主動背叛呢?

在鄒文懷盤算著金棕櫚大獎為林氏帶來的收益時,林氏也在進行盤點。

在坎城電影節閉幕的第三天,餘玉溪帶隊回到了香江。

《寄生蟲》劇組所獲得的巨大歡迎自不必提,從導演到主演幾乎成了這座城市的英雄,所到之處,影迷雲集景從,人山人海,媒體記者成群結隊。

凡是與《寄生蟲》有關的新聞全都成了市民關注的焦點,不少報刊的銷量因此銷量暴漲,其中玉郎機構旗下的幾家媒體更是吃儘了紅利,

除了劇組成員們,林氏這個影片的幕後投資人獲益是最大的。

《寄生蟲》在獲得金棕櫚大獎後成為了各國片商競相追逐的焦點,但這次林氏影業並沒有像以前那樣直接以買斷的形式出售電影的海外發行權。

而是區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分彆製定買斷丶分成策略,最後電影成功簽了21份買斷合同,5份票房分成合同。

這5個采用票房分成合同的國家均是美丶法丶日等發達國家。

即便是放棄了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買斷費用,《寄生蟲》依舊為林氏創造了620萬美元的交易額。

等未來電影在各國上映,版權繼續出售,《寄生蟲》為林氏影業創造的效益還會進一步擴大。

再加上餘玉溪等人帶到電影節的其他影片的版權買斷費用,這次電影節林氏影業的版權交易額達到了近1500萬美元之巨。

折算成港元,接近1.2億。

收獲之豐厚,令人震撼,也為最近正需要資金的陶玉書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在5月的最後一天,明報大廈8樓舉行了一場茶話會形式的聚會,

會上,金庸為明報集團諸多骨乾力量頒贈長期服務獎狀及金牌,感謝三十年來員工們的辛勤服務和卓越貢獻。

同時,他還在會上宣布:因年事已高,不勝劇繁,退休之念存之已久。自6月1日起,他將不再擔任《明報》社長一職,隻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次日,《明報》刊出「本報專訊」,《查良鏞今日卸社長職,續任明報集團董事長》,公布了這一決定。

前段時間一直有消息傳金庸將要退休,還有媒體傳他將在退休後隱居國外。

現在消息被證實,消息一出,香江報業輿論一片熱議。

與此同時,金庸第一次正式向外界透露了出售《明報》股份的意願。

一時之間,香江報業風雲變幻,一些之前就已經在暗中與金庸有接觸的買家化暗為明,不斷通過媒體表達對強烈的收購意願。

百樂門的鄭經翰更是直接對著記者的鏡頭揮舞鈔票,直言「隻要查先生點頭,這張十億支票就會奉上」。

他們這些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把水攪渾。

但更多的買家還是按兵不動,其中就包括了陶玉書。

當然,陶玉書也不是什麽事都不做,她隻是沒有再跟金庸接觸。

6月中旬,陶玉書接受香江知名財經報紙《信報》專訪,在被問到對旗下林氏影業丶玉郎機構等公司未來業務規劃和發展方向時,她表示:

林氏影業目前發展情況良好,未來將會在經營港台丶東南亞地區業務的同時,布局內地市場,

並積極推動與美日等國的合拍計劃,推動林氏影業立足亞洲,麵向全球的戰略。

在談到玉郎機構的發展時,陶玉書認為文化產業潛力巨大,漫畫與動畫丶遊戲等行業密切相關。

未來玉郎機構將在專注漫畫業務的基礎上,投資動畫丶遊戲等內容產業,形成以漫畫為中心的內容產業集群,打造亞洲第一流的動漫遊戲公司。

她還表示,目前玉郎機構的業務龐雜,她會在適當的時候剝離非核心業務。

玉郎機構以漫畫起家,核心業務自然是漫畫,說到玉郎機構的非核心業務,記者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天天日報》等媒體業務。

「計劃已經提上日程了嗎?是直接出售,還是剝離整合呢?」

麵對記者的追問,陶玉書卻表示這是內部機密,無可奉告。

待這篇專訪見報後,玉郎機構股價應聲而跌。

資本市場最是現實,《天天日報》這幾份媒體算不上玉郎機構的核心業務,但卻實現了公司的多元化經營。

陶玉書說要剝離媒體業務,雖說有專注主營業務的優點,但同時也相當於是限製了玉郎機構的多元化發展,也讓資本市場對這家公司的想像力大打折扣。

看到這份專訪後,許多人都感到異。



最新小说: 億萬光輝之龍 穿成惡毒女配後,反派變得純又嬌 都市龍蛇 農家長媳:我靠美食養未來首輔 百變小櫻裡的陽光大男孩 守村人離村後,我不傻了 從掌握時光權柄開始成神 王妃人間清醒,宮鬥步步為贏 那個女妖要修仙 開局出軌要退婚,女總裁愛上我你後悔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