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報業女王_文豪1978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文豪1978 > 第519章 報業女王

第519章 報業女王(2 / 2)

入主玉郎機構一年半時間,陶玉書的作風曆來穩健,公司的業績也是蒸蒸日上,這次的采訪完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外界對陶玉書這次的專訪進行熱議時,明報大廈內也有人在討論著陶玉書這次的專訪內容。

七樓的辦公室依舊金碧輝煌,金庸和沈寶新相對而坐。

「這位林太,做事真是敢想敢乾啊!」金庸感歎一聲。

沈寶新臉上帶著疑惑,「她以為這種小伎倆就能給你帶來壓力?

m

外界不了解,但沈寶新清楚的知道,陶玉書在報上透露的這番口風就是在向金庸喊話,

而且其中的意思還有些專屬於女士的蠻不講理:要是達不成合作,咱們就一拍兩散。

金庸卻說,「你可彆小瞧她這招,剛好打在了我的七寸上啊!「

見金庸如此坦誠,沈寶新微微異,「為什麽這麽說?」

「她喊話的重點不是『合作不成就出售媒體業務」,而是提醒我,合則兩利。

玉郎機構的媒體業務如果真的剝離,無論是出售還是重組,價值都不能發揮到最大,我們明報也是一樣。」

沈寶新說:「那我們跟彆人合作,也未嘗不能利益最大化吧?」

「跟誰合作呢?」

金庸的問題顯得有些明知故問,卻讓沈寶新陷入了沉思。

金庸在明報內部早有聲明,明報不會賣給外國人,這樣的決定直接將諸多外國買家排除在外。

而在香江的諸多買家中,幾個報業巨頭本身都有當家媒體,明報集團的業務並入後,必然會慘遭肢解,這也是金庸和沈寶新都不願意看到的。

數來數去,明報集團看起來買家眾多,實則可選擇的餘地非常小。

反觀陶玉書,她手中握有媒體資源,但這些媒體資源又沒有到能鯨吞明報集團的地步。

按她的提議,雙方選擇合作,明報集團的實力將進一步膨脹,到時再啟動上市,明報集團極有可能一舉穩定香江傳媒霸主的位置。

金庸和沈寶新名丶利雙收,他們為之付出了半輩子心血的事業也將迎來巔峰時刻。

想像著這樣的畫麵,沈寶新也不由得心向往之。

沉吟半天,他看向金庸,臉色嚴肅而認真。

「良鏞,三十多年來,你關於《明報》的任何大小決定,我從來沒有反對過一件。

這最後一個決定,不管你如何選擇,我也全力支持你。

聽著沈寶新真切的話語,金庸望向他。

兩位相交半個世紀的好友對視一眼,讓金庸做出了決定。

6月25日,《明報》《天天日報》率先報導:

明成控股技術性收購明報集團有限公司。

新聞見報後,報界反應迅速,但第一時間還是有些懵,明成控股是何許人也?

對於有心人士來說,明成傳媒的信息當然不是秘密,並且很快就有財經媒體對明成傳媒進行了深挖,讓這家嶄新成立不到半個月的公司走入了大眾視野。

明成控股由林氏影業與金庸共同成立,林氏占70%股權,金庸占30%。

金庸本身是明報的大股東,以明成控股股東的身份收購明報對他來說是左手倒右手。

而林氏影業為了這次收購付出的則是3億現金以及價值1.2億的玉郎機構股票。

這個數字較最早的版本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也是陶玉書在談判中的讓步。

收購完成,金庸仍持有明報集團5%的股權,而算上他在明成控股的占股,經過股份穿透後,他對明報集團的持股比例仍有27.5%。

而林氏影業通過明成控股掌握了明報集團52.5%的股權,另外20%仍在沈寶新手中。

隨著各家財經媒體對收購案的報導,其中細節被不斷披露。

林氏影業付出4.2億現金加股票,在一眾強敵環伺中完成了對明報集團的控製,此役堪稱經典,被香江諸多商界大亨所稱道。

正在香江報業丶商界為這次收購案拍手驚歎之際,玉郎機構突然對外發布公告,稱將轉讓旗下《天天日報》的70%股權丶《清新周刊》和《青春》雜誌的全部股權。

消息一經傳出,香江商場震動。

聯想到之前陶玉書在接受《新寶》專訪時那看似愚蠢的表現,所有人這才明白陶玉書下的是怎樣一盤大棋。

許多人甚至不需要看公告,也知道玉郎機構媒體業務的轉讓對象是誰。

明成控股!

根據玉郎機構的公告,本次業務轉讓將以換股的方式進行。

經過香江證監處評估和審批通過,轉讓旗下媒體業務後,玉郎機構合法持有明成控股22%的股權。

明成控股的股東結構變為:林氏影業持股54.6%,金庸持股23.4%,玉郎機構持股22%。

明麵上明成控股變成了三個股東,實際還是兩個,畢竟玉郎機構也是由陶玉書夫妻控製的。

由此他們夫妻倆控製的明成傳媒股份也達到了76.6%,付出了玉郎機構全部媒體業務,夫妻二人的控股比例看似隻提高了6.6%個百分點,實際上的好處卻遠不止如此。

好處之一是未來明成傳媒控製下的媒體業務必定會合並上市,到時即便要稀釋股份,陶玉書夫妻二人依舊可以牢牢掌握公司的控製權。

好處之二,是明成傳媒控製下的媒體業務前景更加光明。

明報集團本身就是香江第一流的傳媒集團,現在有了《天天日報》這個香江第二大日報丶《清新周刊》《青春》這兩家中等體量雜誌的加入,估值大增。

未來公司上市,股價和市值想像空間巨大這也是這一番操作背後,對於林朝陽夫妻倆二人和金庸來說的最大好處。

由陶玉書所主導的這場資本盛宴轟轟烈烈的持續了一個多月,幾乎將香江各大媒體的頭條上了個遍。

以至於到8月之後,陶玉書對外宣布將推動明成控股旗下的媒體業務合並上市時,香江新聞界的媒體已經沒有什麽驚喜了。

這花活你就玩吧,誰能玩得過你啊!

新的明報集團的合並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而且上市還有一係列的程序要走,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見效的。

這一波新聞過後,有關於香江財經媒體版麵上陶玉書丶林氏丶玉郎機構丶明報的內容總算是少了。

大家現在唯一的是,新的明報集團上市後,市場會給予怎樣的期待。

目前在恒生指數的傳播業版塊中,邵老板家族掌握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市值是最高的,高達百億,明報集團上市肯定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大家把目標放低到傳統的紙媒集團當中,數馬氏家族掌握的東方報業市值最高,現在市值接近45億港元。

新的明報集團如果上市,即便超越不了東方報業,但也應該至少可以一較高下。

經過這場大規模的資源整合後,這樣的觀點幾乎成了香江報業和商界的共識。

經此一事後,香江商界許多人再提到陶玉書,態度也發生了悄然變化。

前年年末林氏影業收購玉郎機構,還可以說是撿了股災的桃子,趁人之危。

今年這場縱橫闔的收購與整合,儘顯巾幗梟雄本色,令人印象深刻。

許多人提及陶玉書,言談之間不知不覺間多了幾分敬畏。

讓香江人意外的是,在香江的這場收購大戲走進尾聲時,《南華早報》突然轉載了一則來自於《華爾街日報》的新聞。

新聞標題起的極為吸晴一一《香江股市即將迎來「報業女王」》。

最近十幾年,香江的經濟發展迅猛,被譽為亞洲四小龍,資本市場因為與美國丶英國高度聯動被備受外國財經媒體關注。

早在6月份時他們就關注到了香江傳媒領域的這場收購,期間《華爾街日報》的記者不斷搜集資料。

直到兩個月之後,才撰寫出了這樣一篇濃墨重彩的文章。

文章中這樣寫道:

在收購明報集團這家香江一流的報業集團之前,陶已經掌握了香江最大的電影公司和漫畫公司,精耕文化傳播領域的她擁有超人一等的商業嗅覺與果決判斷。

新收購的明報集團擁有三十年曆史,在香江影響力巨大丶財務表現異常健康。

配合上從玉郎機構這家上市公司剝離出的頗具規模的傳媒業務,新的明報集團正在整合資源謀求上市。

據香江聯合交易所高級行政總裁霍禮義消息,市場對明報集團的上市抱有強烈期待,該案有望創造香江股市傳播業最大規模po.

在傳播業異常發達的香江,嶄新的明報集團是一支值得所有人期待的傳媒力量,它的上市必然會改變香江傳播業的格局,而創造這些的陶也如同女王俯瞰著這一切。

《華爾街日報》創刊至今已有百年曆史,發行量超過200萬份,是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財經報紙之一。

雖然主要報導的是美國的財經新聞,但發生在世界各國的財經新聞也同樣在這份報紙上占據了重要版麵。

早年香江的置牛大戰丶九龍倉收購戰丶李嘉誠收購和記黃埔等新聞都曾被《華爾街日報》重點報導過。

這次報導明報收購案,《華爾街日報》對陶玉書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在陶玉書的性彆,彆說是在亞洲,就是在如今的歐美,女性引領企業丶黨派丶國家的例子也極其少見,要不然柴契爾也不會被歐美媒體吹的沒邊兒。

在歐美人的刻板印象裡,亞洲國家更加的保守,誕生出陶玉書這樣一位女性商業領袖,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點。

另一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點是在於陶玉書的發家速度,僅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她便從一位小型製片公司老板華麗轉身為掌握著數十億港元資產的「傳媒女王」。

不過香江畢竟遠在亞洲,《香江股市即將迎來「報業女王」》一文在美國發表後,影響力是極其有限的。

反倒是此文章經《南華早報》轉載發布後,迅速在香江引起了廣泛熱議。

陶玉書是香江企業家,歐美的權威媒體將她誇稱一朵花,說起來香江市民們也感覺到與有榮焉在陶玉書之前,香江也有一位「報業女王」,她便是星島報業如今的掌舵人胡仙。

隻是跟依靠父輩餘蔭的胡仙比起來,陶玉書的經曆顯然要更加勵誌和傳奇。

不少香江股民至今仍記得,當年的玉郎機構收購戰,胡仙可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被陶玉書羞辱了一番。

誰是真正的「報業女王」,如此一對比,高下立判。



最新小说: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排球]川流止息之處 轉職八臂惡哪吒,校花嘲諷小屁孩 重生東京,開局綁定好感係統 穿侯府短命長嫂,她帶飛反派全家 NBA:我三分球百分百命中 人在亮劍,我的麾下猛將如雲 一世鳴龍 我釣魚佬,怎麼成道家天師了 我的臥底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