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是寒冬臘月,新春將至。
就在前不久,陸誠已經獲得了濟州府學院的入學資格,成為了一名州學的學生,身上也有了功名。
宋朝的科舉製度承襲了唐朝,又比唐朝更加完善正軌。但此時的廢除了科舉製,實行了學校升貢製,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
學生先進入縣一級的縣學就讀,之後進入州學,成為州學學子。再從州學,考入大宋中央所屬的太學。
成為太學學子之後,就有了做官的資格,已經可以從大宋的底層官員開始乾起,走向仕途了。
如今的這種升學製度,也導致各地學府人滿為患,許多人為了爭得一個縣學或者州學的名額,都是爭得頭破血流,甚至屢次因此出現鬥毆、殺人事件。
其實,發生這種事也很正常。即便是到了後世,如果某個學校擁有清北的保送名額,保送名額的爭奪也同樣相當激烈。
成為州學學子之後,陸誠也享受到了一些讀書人的特權,可以免除個人的徭役和賦稅。
當然,如果是到了明清,有了明確的秀才、舉人、進士等級之後,舉人的權力就更大,名下的所有土地都不用交稅,會有很多地主把土地掛靠到舉人名下,借此逃避朝廷的賦稅,舉人也能憑此獲得好處。
宋朝並沒有舉人這一具體的功名,在隋、唐、宋三代,凡是由地方推薦前往京城考試的學子,都可稱為舉子,或舉人。
當然,宋朝的豪強地主,也都有自己的手段,可以逃避朝廷的賦稅。
陸誠與縣令、學政等人交好之後,也得到了另外一項額外的好處,可以虛報一部分土地畝數,逃避一部分朝廷的賦稅。
其實,宋朝開國之時賦稅定的並不高,實行30收2,或者20收1,也就是二十畝地收一畝地的產出,相當於百分之五。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的賦稅越來越重,各種名目的賦稅紛至遝來,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而且,大宋王朝的土地兼並相當嚴重。那些地方的豪強地主吞並了大部分的土地之後,自然不會老老實實的給朝廷交稅,都會想方設法的躲避賦稅。
朝廷無法從那些豪強地主身上收稅,這些稅收自然又轉移到了其他的普通百姓身上,讓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
一部分百姓活不下去,隻能逃進山林,落草為寇。而他們空出來的那一部分稅收缺口,又落到了剩餘的百姓身上。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朝廷也曾多次企圖通過變法等手段,重新丈量土地,理清稅收。但這種政策根本不可能落實到地方,地方的豪強地主早就形成了一張大網,除非朝廷能夠派出大軍進行一遍屠殺,才有可能重新清算土地。
不過,真要是朝廷以武力手段推行政策,必會激起民變。
可以說,每一個王朝的興衰過程,也基本都是一個土地被不斷的兼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推倒重來的過程。
當然,這樣的王朝大事,暫時還和陸誠無關。
不管外麵如何,陸誠眼下要照顧到的,也隻有跟著自己的這些人,陸家莊上的佃戶、家丁等。
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陸誠這裡或許也可以有另外一層解釋,強大自身,壯大家族,參與國政,進而吞並天下。
“莊主,給縣令、學政等縣衙諸多官吏的禮物已經送去,莊上所有人丁本月的月例錢也都加了一份。您還有什麼吩咐的?”
“去賬上這一些銀子,多買幾頭大肥豬,再去購置一些魚。凡是陸家莊的店戶,各家各戶俺人頭每人一斤豬肉,每戶再送兩條魚,讓佃戶們也都過個好年。”
“是,莊主。咱們陸家莊的佃戶們真是有福了,能夠遇到莊主這樣的活菩薩。”
“行了行了,快去辦吧,不可偷工減料。”
“是。”
後世的資本家們,都知道在年底給員工發福利,陸誠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收攏人心的好機會。
想要讓手下人效忠於自己,就必須讓他們吃飽穿暖,甚至偶爾有肉吃。
陸誠還準備在過年的時節,挨家挨戶的去轉一轉,看一看,給佃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給孩子們發一些壓歲錢,給老人們送上一份祝福等等。
反正陸誠也沒指望靠著種地發家致富,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養一批可用之人。
過年之時,陸誠還特意讓孫管家把鄆城縣有名的兩個媒婆找了過來,給武鬆兄弟家說說媒,相相親。
武鬆的條件還好說,雖說身材有些遠超常人,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端的是一條好漢子,娶個好媳婦並沒什麼難度。
相比之下,武大郎的身高就是一個硬傷了。
不過,武大郎自從來到鄆城縣之後,靠著積蓄重新把自己的炊餅鋪子開了起來,並且還雇了兩個人給自己打下手,再加上有陸家莊的照顧,生意也是越做越好,每個月都有不少的收入。
而且,如今武鬆跟著陸誠,不像之前那樣到處惹事,自然也不用武大郎天天在後麵跟著擦屁股,花錢平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