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林老太公開始了對曾孫林崢真正的打壓,這聽起來有點奇怪,卻是真的。
林老太公是一個很精明的的人,如果不精明也沒辦法維持一個四世同堂、馬上就要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他很清楚,表麵上兒孫被他壓服了,不再鬨了,其實心裡依舊是不甘心的
所謂禮法規矩隻能治表麵,要是心裡存心不願意聽他這個大家長的,有的是辦法陽奉陰違所以光靠這一次用大家長的權威還不夠,他需要另外做一些事情才能穩定這個家庭開始越來越多的小心思。
他選中了林崢。
倒不是說林崢在這件事裡承擔了主要責任,說到底就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心思了。他們當爹娘生的兒的身,生不得兒的心。要是這些兒孫沒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要說是一個林崢了,就是一百個林崢也沒用。
然而他還是選中了林崢,誰讓一切因他而起,他就是那根呢
如果不把他當作一個榜樣摁下去,底下兒孫還不都起來造反
至於說這是親曾孫林老太公四世同堂快要五世同堂的人了,曾孫這一層除了選定的林峰之外真的很少接觸。說的過分一些,林家也不缺男丁,林老太公沒什麼下不了手的。
他自認為還是給這個曾孫機會的,讓他當眾發誓再也不讀書了。如果聽從,他還是林家的好子孫。如果不從,那就是一個忤逆不孝的東西
在封建社會裡,孝道是一個人社會道德的重要指標。一個在孝道上有瑕疵的人做彆的都算了,如果打算走科舉的路子,那就算是自絕生路了。偏偏林崢就是打算走科舉的路子,這就是打算把他往絕路上逼
連翹故意要將林老太公和林家寫的這樣咄咄逼人,要知道這時候可是封建社會,雖然國家提倡的是分家,建立小家庭。這有利於國家管理,也能提高稅賦。但是,社會道德層麵,大家提倡的卻是大家庭。
市井小民也就算了,多的是早早分家的。而那些豪門大戶、書香門第則不行,哪怕做不到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也至少要做到父母其中一個在就不分家。若是爹娘在的時候就分家,那是會被戳脊梁骨的
另外,孝道也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打算走科舉道路的人絕對不可以在這上麵有問題,不然將來就很有可能有麻煩。
所以連翹不能讓林崢隨隨便便就叛出家門,不然的話那不是找讀者罵麼也顯得不合常理。就是要林家和林老太公打壓林崢到了極點,讀者都看不下去了,這時候再讓林崢能夠打臉一回,迎來一個劇情高潮。
於是經過一番鬥爭,男主角終於在老爺爺的開導下做出了人生的選擇哪怕是這樣他也想去參加科舉,並不是為了什麼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大抱負大理想,隻是因為從小被灌輸在他腦子裡的念頭,他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子孫後代的命運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少年人,哪怕是下定了這種決心恐怕都沒辦法有什麼實際的作為。最直接的,林崢還吃著家裡的飯呢,他說話管什麼用
然而有了外掛老爺爺就完全不同了,或許這位老師的心機比不上一些官場老油條,但對付一個農戶人家還是綽綽有餘的。一方麵他讓林崢和父母通氣,保持共進退,另一方麵就是和林老太公之間的博弈了。
林崢是爹娘的獨生子,又加上父母沒有什麼主見,倒是願意聽這個兒子的況且說句實話,做爹娘的誰願意犧牲自己兒子成全彆人的兒子就算這個彆人的兒子也算是自己的侄子。
若是自己的兒子沒有這個命也就算了,他們隻能認命不提。但是他們眼睛不瞎,看得出來林崢並不比林峰差。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林峰而不能是林崢
至於和林老太公的博弈也很簡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已。林老太公用孝道名聲來威脅林崢,如果林崢不聽話就要壞了他的名聲。一旦沒有名聲了,科舉之路的大門其實也就關閉了。
然而他忘記了,相同的,他也要顧及自己選中的曾孫林峰的名聲
一家人如果真的鬨起來,鬨的場麵非常難看,難道林峰就會有什麼好話嗎多鬨幾次這就是妥妥的刁民之家。彆以為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名聲影響不大華夏儒家的觀念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齊家本來就是個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家都管不好,立刻就會讓人有一種這不靠譜的感覺。
曆史上有很多禦史台的人在皇帝麵前給某某大臣上眼藥,禦史台就是負責監督的那個機構。而攻擊的目標除了顯而易見的貪汙受賄、瀆職之類,還有一樣最常見的,那就是治家不嚴。
治家不嚴這種聽起來像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實際上也正是這樣。如果天子沒有厭棄這個大臣,那麼絕對不會因為治家不嚴這種小問題而擼掉這個大臣的。如果真的因為治家不嚴下手,那隻能說明天子本來就很想動手了。
然而,治家不嚴始終是一個可以攻擊的地方。林老太爺在林峰身上投注了太多希望,可不敢在這種地方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這種主意當然不是林崢這個少年人能想出來的,是他的老師教他的。
這個時候這位老爺爺就能看出來了,林崢確實很有科舉當官的潛質就算有一個他這樣的參謀,林峰也始終隻是一個沒經過事的少年人。這樣的他,麵對林老太公這樣一直尊敬到敬畏的大家長,竟然能麵不改色並且頗為信服的反過來威脅
這在這個社會絕對是非常出格的,哪怕是一個成年人也不見得能真的麵不改色地做出這個決定並且堅決執行。
而這種情況對於一名官員簡直是小兒科。在這一刻,這位老師總算在林崢身上看到了非同一般的潛質。
按照他所想,就算他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傾囊相授,林崢也不過就是一個中等官員而已學問隻不過是科舉為官之道上的敲門磚,當官的天賦很多時候在彆處。這也是他的極限,實際上林崢頭腦不如他,條件不如他,成就很有可能更低。
而現在林崢做出的這個選擇,拋棄了一些個人感情,但是這就是最有利的。而且他在做出選擇之後就迅速去安排方式執行,中間沒有一點動搖看起來很簡單,然而真的身處其中就會知道,毫不動搖對一個官員來說既是最簡單的事情,也是最困難的事情。
林崢作為有作者照顧的主角,當然有驚無險地解決了這件事。
最終換來的結果就是林崢和他的爹娘被踢出了家為了名聲著想,並沒有對外說分家,實際上就是分產不分家。
聽起來分家是好事,其他人豈不是要跟著效仿。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林崢和他爹娘分出來幾乎是淨身出戶。給了三副碗筷,一個木桶,五百文錢就完了,另外許諾到下一次收獲之前都配給糧食和蔬菜。
幸虧林崢曾祖母看不過去,給了一些油鹽醬醋。
爺奶倒是有心想接濟一番兒孫,隻不過家裡沒分家,一應家產都是公中的,就算私下攢了一些私房,那也就是一點兒零用而已,根本頂不上數
這看似是絕境,一家人卻通過守望相助的方式堅持了下來。連翹寫了一些鄉土種田奔小康的情節,比較彆出心裁地讓林崢父母賺到了第一桶金。從這裡開始,進入到一個比較爽快的階段。
家裡慢慢發家奔小康,富貴不敢說,至少能供應林崢科舉了,這個過程是爽。科舉道路總算邁開第一步,開始進入學堂,這個也是爽進學堂作為一個插班新人,那是要被學堂學生看不起的,挑釁說來就來。
很好,又有機會打臉裝逼了。這個過程既讓讀者看的舒爽,一掃前麵的糾結,又體現出林崢目前的課業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讀書會的老爺們將這一段讀了又讀,這在後世是再簡單不過的打臉片段,翻開每一本男頻都可以見到。但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理論和套路還不成熟的時候,出現這種橋段絕對新奇。
更重要的是,新奇而且非常有趣
一般沒有接觸過這些老爺們的人或許會覺得他們是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個個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似乎他們聰明文雅,品味非常高雅,一般人讀也就是讀個劇情,他們卻是將一個又一個的修辭,一個又一個的字眼弄下來分析。
然而這個時候如果有人看到他們腦內劇場就會知道了,他們看著林崢打臉裝逼這一段格外心潮澎湃,恨不得以身代之。這個時候他們和普通的市井讀者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在代入男女主角意淫而已。
所以說到底一個道理,原來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有功名的大老爺,都是會做夢的,而且他們的夢和其他任何人的沒有什麼兩樣。
“這一段這個喬璉先生寫的略有瑕疵你們說這樣可好,我們多寫一些科舉上麵的東西寄給朝日報,也是讓這個作者寫的更好。”楊舉人一拍大腿,本來是在可惜來著,忽然眼珠一轉提出了這個主意。
“可以的,可以的。”“算我一個”“同來同來”
人家都說老房子著火,一旦燒起來最不得了,現在也是一樣。這些老爺們平素對本子那是最不屑一顧的,這時候有了喜歡的,卻像是找到了一個宣泄口,表現的比一般的讀者還要誇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